第A01版:头版
 第A02版:综合新闻
 第A03版:科教卫新闻
 第A04版:社会新闻
 第A05版:法治视窗
 第A06版:文娱新闻
 第A07版:文娱新闻
 第A08版:广告
 第A09版:目击
 第A10版:体育新闻
 第A11版:体育新闻
 第A12版:深度报道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中国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B01版:证券周刊
 第B02版:证券·大势分析
 第B03版:证券·投资基金
 第B04版:证券·股海淘金
 第B05版:证券·沪市月报
 第B06版:证券·深市月报
 第B07版:夜光杯
 第B08版:夜光杯
 第B09版:连载
 第B10版:阅读
 第B11版:新智
 第B12版:新智·人与自然
 第B13版:国家艺术杂志·视觉产生
 第B14版:国家艺术杂志·典藏鉴赏
 第B15版:国家艺术杂志·城市记忆
 第B16版:国家艺术杂志
第A12版:深度报道
数字报纸
全球日报50强
中国数字报业实验室理事单位
新民晚报旗下媒体: 新民网 | 新民周刊 | 新民晚报社区版
2007年6月30日 星期

不想长大其实有美好的理由
——哆啦A梦“粉丝族”的现实“梦生活”
朱光
  ■ 哆啦A梦的Fans们欢聚一堂
  ■ 哆啦A梦的Fans与自己的偶像开心地合唱“卡拉OK”
  ■ 哆啦A梦和他的4个小伙伴

    一只没有耳朵、害怕老鼠的机器猫“哆啦A梦”,出生37年,影响遍及全世界。它的胖肚子里有一个万能的百宝袋,可以帮助弱小的孩子实现更强更大的梦想。不少当年的孩子,长到三十多岁之后,依然对这只猫的法宝,念念不忘。这就是“哆啦A梦粉丝”。

  拥有3000多名会员的“上海哆啦俱乐部”因为下月14日开始的“哆啦A梦携手八喜2007主题乐园”而欢聚一堂。这些平常依赖网络联系的会员,年纪在十几岁到三十几岁之间,分布在社会各行各业。其中不想长大的成人,被称为“Kidult”。他们依旧怀揣梦想,像孩子一样热爱卡通,他们在平凡的生活中依然拥有天真的梦想。用他们的话来说,就是让自己处于现实的“梦生活”之中。

  1、嫁人要嫁哆啦A梦

  日本漫画家藤子·F·不二雄1970年1月开始创作漫画《哆啦A梦》。哆啦A梦是一个猫形机器人,专门照顾大雄。大雄是有点懒惰、比较胆小的善良小孩,老是被胖虎这样跋扈的富家子欺负。哆啦A梦十分喜欢他,经常从自己的百宝袋里拿出法宝,帮助大雄渡过难关。一次,大雄要参加考试,却背不出书。哆啦A梦就拿出“记忆面包”——只要把写有复习要点的面包吃下去,就能背出来啦。

  不过,哆啦A梦其实只是一个次品机器人,所以不是每招都灵验,有时候反而出大错。比如,时空穿梭机的“任意门”——只要设定一个坐标,穿过这扇门后就能到达任何想去的地方,可是这个坐标不精准,往往最终距离目的地十万八千里。就在这样遇到困难、找到法宝、纠正错误的挫折人生中,大雄还“暗恋”上聪明的小姑娘静香。最终,他俩长大后结了婚。

  哆啦A梦有一个妹妹哆啦美——她倒是有两只耳朵,是一个优秀的猫形机器人。可是,观众对她的热情就远远不如哆啦A梦。因为她太完美了,不像普通人。这个故事中,最受人欢迎的,还是哆啦A梦和大雄——因为他俩都是优点和缺点一样明显的好人。就连演员范冰冰都宣称:“想嫁给机器猫——因为他能变很多戏法,可以逗你开心。归根结底是他心底善良。”

  迄今为止,哆啦A梦的漫画书已经销售超过1亿册,拍摄的动画片超过600集,产品授权超过2000种。他被称为“能够满足你任何愿望还能天天陪你聊陪你玩的神猫”。

  他的名字,原先有好多种:机器猫、小叮当、阿蒙等等,那是因为他被引进不同的国家,用了不同的译名。在藤子先生几年前去世时,他留下一个遗愿,那就是把世界各地的名字都统一为“哆啦A梦”。

  2、梦想领他踏进现实

  吃了记忆面包,就真的能够记住复习要点吗?有了作弊用的电脑铅笔,就能通过考试吗?梦想的美好,在于寄托或者缅怀,可是偏偏有人要去实践,实践了整整几十年。

  “哆啦梦人”,是一名热衷哆啦A梦的工程师,男性,年近四十。因为喜欢研究百宝袋中的法宝,而迷恋上科技发明。他还愣是要把动漫作品中,虚幻的道具“复原”到真实生活中来。虽然那些奇思妙想毫无科学依据,可是钻研此道的他却踏上了发明创造的路。电工、钳工、车工——他的发明创造全都靠手工。2000年去日本进修后,他更是拓展到贸易领域,自己发明还自己推销。他甚至自己制作“衍生产品”——比如有哆啦A梦头像的鼠标垫,插上USB接口还能闪闪发亮。不过,自产自销的日子并不好过。时至今日,埋头梦想的他还没有一份固定的工作。“日子靠接单子,有单子要做什么奇怪的东西,我就有收入了。生活中我拥有梦,这难道不是最美好的么?”

  3、谁说卡通幼稚可笑

  一提及卡通,就与儿童画等号——17岁的“一番”说起国内“业界”的观点,喜欢用一个不常用的词语“陋见”来形容。虽说他还是高中生,却也与搭档一起“管理”着社团“哆啦A梦盟”,集聚了3000多名会员,平常活跃在网上。建团经历十分波折——上一届“盟主”因为学校毕业踏入社会,“结果放弃了梦想,走向成人社会了!”一番现在最想避免的,就是重蹈覆辙。

  与年近四十的哆啦A梦相比,一番可谓青春年少,可他也产生了不想长大的烦恼——因为随着年龄的增长,父母越发不支持他看《哆啦A梦》,觉得“那么幼稚的动画片,看了没长进,还影响学习”。为此,他们把目光所及的所有动漫书籍和碟片统统打包、收好,趁着一番不在家,一古脑儿送给了他还在上幼儿园的表弟表妹。

  一番说,日本的动漫画都是按照年龄段分的,不同年龄段有不同的动漫画看,属于“全龄卡通”。动漫画只是讲述故事、表达观点的另一种形式而已,就像一部小说可以排成舞台剧、搬上大银幕,其实故事的核心差不多。判断一部艺术作品是否“幼稚可笑”并不取决于它的体裁。他觉得,父母之所以“强迫”他快点长大,是为了让他迅速迈入成年人的世界。这个让家长、社会都满意的决定,却偏偏没有考虑青少年的感受。

  一番的搭档霏霏十分同意这个观点。27岁的霏霏是博士在读,她觉得自己就是因为没有“过够童年”,所以成人后拼命要延长“后童年期”,从成年后的时间里挪出来些,补偿童年的遗憾。比如,现在吃饭总是要“剩饭碗头”;看动画片的时候拼命看——但是,宁愿选择“孩子气”三个字来形容自己,也要摈弃“幼稚”这两字……

  4、天真 愚蠢 快乐 美好

  晓芳是一名中学教师,她仿佛从来没有离开过学校——以前是学生,现在是老师。“做学生,可以不长大,做老师,可以感觉不长大。”这位也是哆啦A梦粉丝的女教师,拒绝使用化妆品,穿着比自己的脚大一号的鞋子,想把日子过得“天真,愚蠢,快乐,美好”。

  天真、快乐、美好——可以理解。为什么要“愚蠢”?她解释说,现在社会上利益争端太多,大家都要“眼明手快”才能自我保全,每天日子都过得尔虞我诈,心力交瘁。所以,迟钝、呆滞,反而能够心思单一。她强调的天真、愚蠢、快乐、美好,有一种逻辑递进关系。首先要像孩子一样保持天然、真切的赤子之心,对周围事物采取“慢半拍”的“愚钝”,这样才可能获得简单的快乐,进而成为一个美好的人。她补充说,她的“法宝”就是通过“愚蠢流露”,来测试对方是否有真智慧。

  很多朋友都说,晓芳本人像静香一样聪明、天真、单纯、善良。

  5、病态 常态 时尚 生活观

  “不想长大的大人”对应一个英语单词:Kidult,由kid(孩童)和adult(即成年人)两字拼成,即孩童化的成年人。他们的特征是:20多岁至30多岁,拿不定主意,不想做大人,充满“童心”和“童趣”。

  10年前,Kidult被视为一种心理疾病——彼得·潘综合征(Peter Pansyndrome),指的是,童话故事中彼得·潘所代表的心理病征,不愿意长大,抗拒投入成人世界。

  如今,Kidult没有贬义在里面,已经成为一种“生活观”。随着动画片的传播,影响着这一代人的选择。宫崎骏的动画电影《哈尔的移动城堡》中,索菲虽然外貌变成了90岁的老太太,心里却还保留着小女孩的天真纯洁。宫崎骏表示,这部动画片要表达的是:容颜可以苍老,心灵却永远年轻。Kidult的代表人物还有樱桃小丸子的爷爷。他是全家最紧跟潮流的一个,依然把自己想象成万人迷一样的帅哥。而“温暖了整个香港的小猪”麦兜更是一例。这头呆头呆脑的小粉猪似乎永远不知道艰险,妈妈做的麻油鸡是他的最爱,能去马尔代夫旅行是最大梦想——是不是跟我们小的时候一样?香港最近还出了一本名为《Kidult》的潮流杂志。

  当年代表病态的Kidult,如今不仅成为常态,更从时尚“升华”为“生活观”。Kidult是一种否定固化的新人生观。那些人不愿意强逼自己提早变得成熟、世故,不愿意追随主流,不盲目从众,不甘心于在既定的框框之内度过余生,而要求忠于自己、坚持善良,从个人感性出发,在生活中找寻乐趣。这是Kidult的个性。

  哆啦A梦2007主题乐园

  人见人爱的机器猫哆啦A梦与他的伙伴大雄、静香、胖虎,还有他妹妹哆啦美都将活生生地出现在热爱他们的两代动画迷面前。由本报主办的世界首座“哆啦A梦携手八喜2007主题乐园”,将于7月14日至29日亮相东亚展览馆。

  乐园依据漫画、动画片场景和情节设计,以多啦A梦的历险故事为主题,有立体大型气垫、动画播映、动画片背景摄影等游戏与活动。观众从哆啦A梦的“任意门”入场后,将体验30余个奇妙有趣、娱乐性十足的“充气城堡”。详情见东方票务网站:www.ticket2010.com

    本报记者 朱光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
不太满意
很不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