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头版
 第A02版:综合新闻
 第A03版:科教卫新闻
 第A04版:社会新闻
 第A05版:法治视窗
 第A06版:文娱新闻
 第A07版:文娱新闻
 第A08版:广告
 第A09版:目击
 第A10版:体育新闻
 第A11版:体育新闻
 第A12版:深度报道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中国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B01版:证券周刊
 第B02版:证券·大势分析
 第B03版:证券·投资基金
 第B04版:证券·股海淘金
 第B05版:证券·沪市月报
 第B06版:证券·深市月报
 第B07版:夜光杯
 第B08版:夜光杯
 第B09版:连载
 第B10版:阅读
 第B11版:新智
 第B12版:新智·人与自然
 第B13版:国家艺术杂志·视觉产生
 第B14版:国家艺术杂志·典藏鉴赏
 第B15版:国家艺术杂志·城市记忆
 第B16版:国家艺术杂志
第A14版:中国新闻
数字报纸
全球日报50强
中国数字报业实验室理事单位
新民晚报旗下媒体: 新民网 | 新民周刊 | 新民晚报社区版
下一篇  
2007年6月30日 星期

大陆概念股 香港受追捧
专家提醒:内地股民私炒港股存在风险
于明山

    1997年香港回归时,股票市场一路向好,恒生指数创下新高。如今香港回归祖国十周年在即,H股牛气冲天,似乎以升势来为十周年庆贺。而在内地,越来越多的股民通过各种途径投资港股,谋求在这股升浪中分一杯羹。

  香港股民热捧中资股

  在香港回归祖国十年间,香港股市起起落落,更受到亚洲金融风暴的重挫,但港人参与股市的兴趣丝毫未减。香港股民的投资取向既有坚定不移,也有随波逐流,但如今中资股已成为不少股民的不二选择。

  近几天,香港股民对H股和红筹股的“热爱”令记者印象深刻。在《东方日报》《香港经济日报》《星岛日报》等财经版面上,“国企指数”、“香港回归”等字眼频繁出现,强烈吸引人们的眼球,“中石油”、“中国人寿”、“中国移动”等H股成为各路股评高手强烈推荐的必买股。

  香港各大银行的营业点大多办理证券理财,营业点的一角,都会有几台显示屏,供股民查询最新股情。记者注意到,不断有人上前查询,屏幕上显示的大多是“中石油”、“中国人寿”、“工商银行”的最新变化。

  一名年逾六旬的陈姓老伯喜笑颜开,一打听,原来老伯的股票表现不错。记者邀请陈老伯到附近的茶餐厅坐坐,陈老伯爽快答应,并谈起让他赚到笑的中资股。“2003年我就开始注意中资股了,当时股神巴菲特以每股1元多大笔购入中石油,这对我来说是一个很大的冲击,因他从未如此重手投资中国股票。我2元多才开始买,现在已经涨到11元多。”多年前陈老伯买的全是港股,现在,中资股已成为他的投资重点,占其组合价值的七成。

  大陆龙头企业相继到香港上市,令香港股民多了选择,股民称犹如食丰富又美味的自助餐。自2005年10月,中国建设银行在香港招股上市起,香港的中资认购活动就不断升温,抽新股中签让散户大赚,而且这些股票上市后,股价大都表现突出。这个“新股必赚”的神话,让许多以前没有投身股市的香港市民纷纷入市,蜂拥前往银行排起长龙认购。

  “现在中国大陆经济持续向好,许多外国投资者都跑到内地投资,买内地企业的股票肯定有赚。况且内地人口多,工业要发展,一定需要资源,所以我买的内地资源股一定会升值。” 陈老伯的看法很有代表性。

  港人投资较冷静精明

  受中国经济高速增长趋势、国企改革势头不减、香港回归祖国十周年等利好因素影响,香港证券界人士普遍认为,2007年下半年,恒生指数有机会升上23500点水平,而中资股仍会主导大市。

  尽管看好H股,但陈老伯说,香港股民不会像内地股民那样疯狂,抵押房屋,甚至用养老钱去炒股。但香港股民心态相对比较平和,所以要让港股疯涨不是那么容易的事。很多题材概念、业绩向好、产品涨价等消息,并不能让港股市场兴奋。

  有证券界人士分析说,金融风暴前,很多股票不论基本面好坏,价格都以不合理的速度上升,形成一个“鸡犬皆升”的奇景。但经过近年熊市的洗礼,香港股民变得精明了,买股前会多留意公司实力,不会单是听到“中国大陆概念”便入股。现时中资股上升,大多集中于有实力的企业上。

  H股引来内地投资人

  香港H股行情牛气冲天,而内地A股高位震荡,个股风险加剧,不少内地股民为了躲避风险以及追逐更大利润,选择“换一个玩法”——炒港股。据悉,从5月开始,内地资金正以不同形式流入香港,准备分享港股的牛市。

  怎样才能“玩”港股?目前有明暗两种渠道。明的流出渠道是QDII(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内地人自行在香港开户则是暗道,一种方式是内地居民自己到香港银行或证券公司开户,另一种是由证券公司协助开户。

  马先生因工作关系,经常到香港去,不久前他用第一种暗道开了户。说起炒港股,马先生自夸干得漂亮。今年4月,把账户上的大部分资产,转到港股市场。他觉得随着今后两个市场的联系日益紧密,A股和H股的价差肯定会大幅缩小,到时还有得赚。

  有专家提醒,在监管层提供“阳光化”的直接炒H股前,私炒H股风险很大。目前只有通过合法途径,就是银行系的QDII来进行,但是QDII产品入场费为30万元人民币,对于不少散户来说,门槛有点高,并不能满足内地资金的投资需求,一些手里只有十万八万元的股民期待,健全完善相关的投资政策和法规,让私炒港股在未来“阳光化”。

  特派记者 于明山 (本报香港今日电)

  详细  07063011401


下一篇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
不太满意
很不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