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抱怨学习太苦,您有没有想过这可能是不科学的教学任务安排所致?在日前举行的2007上海教育论坛上,不少与会专家指出,老师和家长不妨了解些神经科学的基础知识,帮助孩子学得更有效率。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基础教育处处长安特蕾西·恩东贾塔女士介绍,神经科学调查发现,很多学生失去学习兴趣,很大程度上和课程安排有关。她发现一所寄宿制学校的学生上第一节课总是提不起精神,“一些孩子晚上入睡困难,如果每天把难度最高的课程放在第一第二节,他(她)大脑尚未兴奋,自然会觉得有些吃不消。”她希望教育工作者能运用神经科学规律安排课程,比如不要把要求非常高的课程放在早晨,而应安排一些动手和实用的课程,这样可以有一个比较自然的学习周期。
同样的道理也适用于学龄前儿童,当父母要求孩子刚会说话就要背唐诗,上学前学会两位数算术时,学习效果并不好。作为一名多年从事儿童保健研究的专家,市教委主任沈晓明提醒家长,“拔苗助长”违反了儿童认知成长规律,并不可取,“他们长大一些,完成同样的学习任务可能只需很短的时间,何必现在花费成倍的精力?” 本报记者 陆梓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