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头版
 第A02版:综合新闻
 第A03版:科教卫新闻
 第A04版:社会新闻
 第A05版:法治视窗
 第A06版:文娱新闻
 第A07版:文娱新闻
 第A08版:广告
 第A09版:目击
 第A10版:体育新闻
 第A11版:体育新闻
 第A12版:深度报道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中国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B01版:证券周刊
 第B02版:证券·大势分析
 第B03版:证券·投资基金
 第B04版:证券·股海淘金
 第B05版:证券·沪市月报
 第B06版:证券·深市月报
 第B07版:夜光杯
 第B08版:夜光杯
 第B09版:连载
 第B10版:阅读
 第B11版:新智
 第B12版:新智·人与自然
 第B13版:国家艺术杂志·视觉产生
 第B14版:国家艺术杂志·典藏鉴赏
 第B15版:国家艺术杂志·城市记忆
 第B16版:国家艺术杂志
第A03版:科教卫新闻
数字报纸
全球日报50强
中国数字报业实验室理事单位
新民晚报旗下媒体: 新民网 | 新民周刊 | 新民晚报社区版
上一篇  
2007年6月30日 星期

用“心语”和同学交心


  (上接第1版)

  周一:9时30分学工例会,14时辅导员交接培训,19时“书院之星”答辩。周二:上午例行走楼,14时晚会彩排,15时30分新辅导员培训……翻开包涵的工作日志,每天都排得满满当当。她的“笔头”周记虽停了,“心语”周记却还在继续。

  我没什么法宝,只是问了三个问题

  包涵看起来是个风风火火的女性,但面对细碎的工作和情况迥异的学生问题,却能拿出百分百的耐心。

  去年,05级辅导员季奎平班上一个男生突然要离校,回家乡重新参加高考,让大家大吃一惊。男生解释说,一是不喜欢目前就读的临床医学专业,一心想报读生命科学;二是课程压力太重。“可以选择校内转专业,”大家好心建议他。但男生对重重笔试、面试没信心,固执地回绝了。这个决定无疑对他和他的家庭都是一场冒险,其中的经济负担、心理压力可想而知。

  包涵急了,和季奎平一起找男生谈了两次。男生却一直不松口。季奎平回忆说:“第三次,包老师单独找他谈,没想到,就把他说通了。真不知道她有什么法宝?”

  “我哪有什么法宝?!”包涵笑着告诉记者,她只不过抛给那个男生三个问题。“你的父母同意你这么做吗?”“同意。”“你想过他们为什么同意吗?”“因为他们也觉得这样更好。”“你有没有想过,他们点头,不见得是因为赞同你,而是因为尊重你是个成人了?”沉默两分钟后,男生终于松开紧攥着的手。

  “现在他说要挖掘自己的潜力,好好学医呢。”她说着,一脸满足。

  虽然谈心失败了,可我们对这个孩子的教育不能失败

  包涵说过,辅导员对学生的爱不应是感性的,而应是理性的。一旦看到不足,她绝不一味包容,而是通过各种形式指出。过去,她用纸上的周记;如今,她用面对面的谈心。

  “我谈心也有失败的时候。”她回忆说,去年,一位中文系男生和同学起了争执。原来,男生在寝室楼里总是摇头晃脑地大声诵读,影响了正在活动室开会的同学。“我学习有什么错?!”男生理直气壮,任凭辅导员如何劝解也不服输。于是辅导员搬来了救兵——包涵。

  包老师的苦口婆心又开始了,但这次很难奏效。包涵的建议——去花园读、去找志同道合者一起读——都被一一驳回,男生甚至反问:“我读得这么认真,你们不来表扬我,反倒来指责我?”

  离包涵去英国交流的日子近了,可男生的态度依旧强硬。临走前,包涵托辅导员给那个男生捎去了一封厚厚的手写信。“可能,我在他心中的形象是失败的,可对这个孩子的教育不能失败。”包涵这样讲述她写长信的初衷。她就是这样,不言弃、不言悔。而她所遗憾的这次“失败”现在也已顺利解决。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奋力而争先。”——这是包涵当辅导员时每年都要写给学生的一句话。如今,她带的辅导员延续着她的周记传统,有的甚至每天给学生写一篇日记。而包涵自己,虽然放下了手中的笔,却怀着一份热情和真诚,写起了更多、更美丽的“心灵周记”。


上一篇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
不太满意
很不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