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头版
 第A02版:综合新闻
 第A03版:民生新闻
 第A04版:社会新闻
 第A05版:文娱新闻
 第A06版:文娱新闻
 第A07版:文娱新闻
 第A08版:目击
 第A09版:体育新闻
 第A10版:体育新闻
 第A11版:体育新闻
 第A12版:来信来论
 第A13版:读者之声
 第A14版:中国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B01版:星期天夜光杯
 第B02版:星期天夜光杯·夜光杯
 第B03版:星期天夜光杯·夜光杯
 第B04版:星期天夜光杯· 连载
 第B05版:星期天夜光杯· 万象
 第B06版:星期天夜光杯·读书乐
 第B07版:星期天夜光杯·谈话
 第B08版:星期天夜光杯·音乐舞蹈
 第B09版:星期天夜光杯·影视地带
 第B10版:星期天夜光杯·民间收藏
 第B11版:星期天夜光杯·东方大律师
 第B12版:星期天夜光杯·百姓纪事
 第B13版:星期天夜光杯·上海珍档
 第B14版:星期天夜光杯·快乐作文
 第B15版:星期天夜光杯·市井故事
 第B16版:星期天夜光杯·军事博览
 第B17版:求职
 第B18版:求职· 教育培训
 第B19版:求职·教育培训
 第B20版:求职· 培训动态
 第B21版:求职· 培训动态
 第B22版:求职· 培训资讯
 第B23版:求职· 教育培训
 第B24版:求职· 培训动态
 第B25版:求职· 外语培训
 第B26版:求职· 移民沙龙
 第B27版:求职· 移民指南
 第B28版:求职· 留学动态
 第B29版:求职· 移民动态
 第B30版:求职· 留学扫瞄
 第B31版:求职· 留学参谋
 第B32版:求职· 教育培训
 第B33版:求职周刊
 第B34版:求职·招聘培训
 第B35版:求职·广告
 第B36版:求职·外语培训
 第B37版:求职·培训动态
 第B38版:求职·留学培训
 第B39版:求职·培训动态
 第B40版:求职·教育培训
  
2007年7月1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车辆购置税退税骗局”追踪
骗子猖狂:“爱报案就去报!”
受骗车主提出三大疑问
孙云


    本报6月23日和28日连续报道“车辆购置税退税骗局”,引起市民广泛关注。据悉,今年上半年,全市已接到30多起有关“车辆购置税退税骗局”的报案。然而,让其中一名受害者金先生难以理解的是,截至昨天,打来诈骗他的那两个电话的号码仍在使用,骗子不仅“业务繁忙”,还嚣张地向表明身份的记者叫嚷:“爱报案就去报!谁怕谁啊!”

  疑问一

  从何途径获取信息

  所有致电本报的受骗读者一方面为自己的轻信而后悔,一方面又有些疑惑:对方把自己的情况摸得一清二楚,无论姓名、电话,还是自己所购车辆的车型、牌照号码乃至购车地点,都报得一丝不差。昨天,记者假扮接到手机短信的读者,想到骗子那里套问情况,但因为报不出详细的购车信息,居然还被对方警觉地回绝了。显然,骗局能够得逞,与车主信息被泄露有着直接关系。

  那么,大量的车主信息究竟是从哪里来的呢?大部分读者的怀疑对象是汽车经销商,也有少数读者猜测是有关管理部门。还有知情人透露,一些企业和个人专门做买卖市民信息的“业务”,一份完整的个人信息可以卖数十元。

  如果骗子的这些资料真是从正规渠道买来的话,那些买卖车主信息的人或机构是在为虎作伥,理应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对此,明鸿律师事务所的陈江律师认为,如果泄露信息者明知购买者用于非法用途,或者与犯罪分子同流合污借此牟利,就是诈骗的共犯,将被追究刑事责任;即使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将信息交给犯罪分子掌握,受害人也可以通过司法程序主张民事索赔。

  疑问二

  为何不能停机封号

  前天下午,记者拨打骗子用来联系金先生实施诈骗的电话,区号显示为上海地区的61504543,号码仍在正常使用。电话中,一名女子操着闽南口音自称上海市财政局,当记者问她为何此号码与上海市财政局对外公布的电话号码不符时,电话那头的女子和另一名男子竟异口同声地嘲笑说:“知道不是财政局还打,你傻子啊!”之后,当记者表示将报警时,女子更叫嚣说:“爱报案就去报!谁怕谁啊!”

  此外,读者说,他们的钱都是汇入一个银行账号后被划走的,如果停了骗子的账号,至少也能遏止他们嚣张的气焰。

  对此,电信企业和有关银行均称,他们没有执法权,即使用户直接举报,在没有公安部门直接授权的情况下,他们无法冻结电话号码和账号。网通公司还称,那个电话号码是虚拟号码,并非上海的号码。

  疑问三

  警方是否展开调查

  骗子的嚣张态度,令少数读者对警方的调查工作也产生了误解。金先生就表示:“我到派出所报案时,接待警察的态度令我对案件的破获心存疑虑。”但据了解,警方对此案确实已立案,接受金先生报案的徐汇警方表示,经查,金先生举报的电话号码和银行账户都是在外地开户的,且无法查到开户人的准确身份信息;如要停用该号码,需要获得公安部和外省公安厅的协助,操作起来有一定难度。所以,还需要进一步掌握确切证据。

  不过,一些市民还是希望,破案固然重要,预防更多的人被骗也很要紧,相关部门应充分重视此事。           本报记者 孙云 

  评论 07070110401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 基本满意 不太满意 很不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