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一直受心脏病困扰 表演艺术家乔奇前晚逝世 朱光 潘妤 |
|
本报讯 (记者 朱光)国家一级演员、上海戏剧家协会会员、原上海人民艺术剧院著名表演艺术家乔奇,因病于前晚去世,享年86岁。 乔奇近年来一直受到心脏病的困扰。前晚23:15,他在华东医院病逝。乔奇于1938年加入上海光华剧社(后改名为“华联同乐会”),从此开始了与舞台艺术50年的不解之缘。1938年起,他先后加入上海中法剧社、上海剧艺社、上海金星电影公司、香港剑华电影公司、上海大同电影公司、上海国泰电影公司、上海文华电影公司等,并于1951年加入上海人民艺术剧院。1981年起,乔奇担任上海人艺团长,1988年退休。1995年荣获第五届“中国电影表演艺术学会荣誉奖”。 作为中国话剧界的老一辈艺术家,在上海人艺期间,乔奇导演主演了数十部舞台剧作品,创造了一系列令人难忘的舞台形象。早年他曾主演、出演话剧《十字街头》《茶花女》《钦差大臣》《浮生六记》《秋海棠》《雷雨》等剧,解放后,在上海人民艺术剧院主演了话剧《日出》《胆大妈妈和她的孩子们》《枯木逢春》《悲壮的颂歌》《中锋在黎明前死去》《叶尔绍夫兄弟》《激流勇进》《彼岸》《马克思“秘史”》《家》等剧。 乔奇参演的电影有《地老天荒》《春残梦断》《国魂》《苦恼人的笑》《珊瑚岛上的死光》《子夜》《风浪》等。 突发心脏病 表演艺术家乔奇逝享年86岁 新民网综合东方早报、东方网报道 6月28日晚11点15分,国家一级演员、上海戏剧家协会会员、原上海人民艺术剧院著名表演艺术家乔奇因心肌梗塞于6月29日23点15分在华东医院病逝,享年86岁。 据了解,在病逝前几天,乔奇因为做白内障手术住进了华东医院。手术进行得很顺利,但没有想到的是,在医院恢复期间,乔奇却突发心脏病抢救无效而去世。乔奇生前身体一直很好,只是偶尔有老年性心脏房颤。虽然人在医院,抢救及时,但依然没能挽回乔奇的生命,具体的发病原因连医生也很难解释。所幸的是,由于事发突然,乔奇临走前并没有太大痛苦。 记者昨天赶到了乔奇位于华山路枕流公寓的住所,屋子里摆满了各界人士送来的鲜花,芳香满室。乔奇的亲友、晚辈以及文化界的领导也都纷纷赶来吊唁,他的家人也都陪伴在侧。张芝华等上海电影制片厂的老演员们围坐在一起,对乔奇的突然去世深感惊讶和悲伤:“昨天早上还去医院看望了他,怎么晚上就突然走了呢!”乔奇的女婿、演员崔杰昨天在电话中语气低沉,数度哽咽,他告诉记者:“太突然了,从发病到去世仅一天半,我们所有人都没有心理准备,现在家里连一张像样的照片都没有。我们家邻居前几天还看到老爷子在家里有说有笑的,听说之后十分震惊,反复问我们:‘乔老师没有了?’他在家里病发后,我们马上将他送到华东医院,老爷子在医院和医生开玩笑说:‘侯耀文上周在家里没救过来,我还能撑到医院接受治疗。’他就是这么开朗、乐观的一个人。” 由于时值周末,医院的行政工作人员休息,因此离院手续、死亡证明、去派出所销户口等相关手续要等到7月2日才能办,等办完这些手续,家人才会和乔奇原单位上海话剧中心的领导一起商量出讣告、确定追悼会的时间地点等相关后事。崔杰表示,后事将以简单、朴素的基调为主:“通过乔老师一生的单位——上海话剧中心来组织告别仪式就行了,不用办得多大。估计追悼会会在龙华殡仪馆举行。” 6月30日下午,各级领导、亲友以及同事陆续来到乔奇家中表示悼念。崔杰说:“亲戚朋友很多在外地,我们正在打电话,一部分还没来得及通知。此外,老爷子86岁,他的老朋友们也都已经80多岁了,比如他生前参加的政协之友社、篮球队等老朋友,我们暂时就不通知了,明天他们一看报就能知道这件事——他们都是老人家,我怕打电话通知惊扰了大家。”上海话剧中心总经理杨绍林表示,目前最重要的就是先帮忙处理乔奇的后事。据悉,电视台将在近期推出纪念乔奇的影视剧回放,怀念文章也将通过各种途径见诸报端。 作为上海话剧界少数几位80岁以上的老艺术家之一,乔奇生前活跃在话剧舞台以及各类社会活动中,文化界对老人的去世深感遗憾和悲痛。乔奇生前的单位上海话剧艺术中心(原上海人民艺术剧院)将为他举行隆重的追悼会。(东方早报 潘妤)
秦怡等忆乔奇 "百面"堪称大师 新民网综合新华网、东方早报报道:乔奇读小学的时候,跟母亲到石门路上的卡德大戏院看“最后一轮便宜电影”,从此他逐渐踏上了艺术道路。 从小学时代做明星电影公司的临时演员起步,到前夜噩耗传来,乔奇一生参加过90部话剧的演出和近40部电影、电视片的拍摄,还演过歌剧和舞剧,创造的人物形象达130多个。 救场石挥,闭口也能演戏 乔奇参加话剧演出是在抗日战争开始以后,乔奇的成长过程也就是上海话剧运动大发展的过程。 他第一次演的话剧是《黎明》,那时他还是一名初中生。1942年,黄佐临导演《大马戏团》,由石挥主演,这个戏在上海沦陷期很是轰动,石挥由此被《申报》称为“话剧皇帝”。有一天,石挥演完日场以后突然在台上病倒了,可晚上还要演夜场,当时乔奇在这个戏里只演很次要的角色,可后来居然给顶下来了,原来乔奇天天与石挥同台演出,演的同时把石挥的台词也背下来了。这时,他也不过21岁。 1941,话剧《梅花梦》上演,最后一场,乔奇演一个瘫痪的老人,在台上一句话都没有,就是用眼神、身体语言表达意思。黄佐临赞扬他:“乔奇在台上不开口也能演戏。” 在电影界,秦怡算得上是和乔奇最有缘的演员,虽然60年的演艺生涯中他们只有过两次合作,但是扮演的都是夫妻,一次是1947年在香港拍摄的《海茫茫》,第二次合作则是1979年《苦恼人的笑》。秦怡昨天告诉记者:“我们在银幕上从青年夫妻演到了老年夫妻。”秦怡回忆说,在生活中为人谦逊的乔奇在拍电影的时候,仿佛换了一个人,变得非常较真:“排戏的时候,我们总是会为剧中的角色而争论,不过,我们的争论都是基于表演本身的,他从不耍态度,但对自己的意见却非常坚持,一直说到让你接受为止。因为说不过他,我只好趁他不在片场的时候,按照自己的方式去演绎。” 谦逊和蔼,多年细水长流 生活中谦逊、和蔼,拍戏中严格、耿直,这是所有人对乔奇异口同声的描绘。 张瑞芳昨天接受记者采访时,回忆了上个世纪和乔老一起给儿童杂志《故事大王》做评委的事:“上个世纪90年代的时候,《故事大王》杂志组织学生比赛,我和乔老都是他们邀请的评委。每年杂志都会在全国各地比赛,我的身体不是很好,如果隔得远,我就不太爱跑,可是乔老不一样,他只要接到邀请,不管多远都会欣然前往。我记得有一年,我们一起去青岛当评委,那一年的比赛特别热闹,回来的时候还一起坐船,我们一路上聊了挺多的事情。乔老说他喜欢和孩子们在一起,也愿意在有生之年多为孩子们做点事情。 当年的一段合作让乔奇和奚美娟成了朋友,奚美娟说:“1984年上海话剧院重排《家》的时候,他演高老太爷,我演婉儿,我和他没有太多对手戏,但是我在排练的时候,他同样对我非常关注。他对人的帮助,是细水长流的那种,后来我回上海,有时候碰到我,还能讲到我最近拍的新戏和新演的话剧,这种细心很让我感动。得到他的一声肯定,我会感到非常欣慰。” 提携后辈,无私传授经验 当年,不少青年演员在乔奇的帮助下,百尺竿头更上一层。人们称赞乔奇,而乔奇则谦逊地说,同事间互相探讨,偶有一得,算不上什么帮助。 话剧演员严丽秋曾饰演《日出》中的陈白露,脍炙人口,当时盛传“《日出》火红黄浦岸,丽秋倩影映朝霞”。可是,严丽秋却称:“我能掌握饰演陈白露的分寸,多亏乔奇老师的启迪与帮助。他讲故事,帮我领悟陈白露其人其事的时代背景,还不断在表演动作与道白上加以指点……”“文革”中,乔奇被批为资产阶级学术权威,一时成为众矢之的。有一人却上台为乔奇赞好,说乔奇热心帮助青年演员,从不居功,这位勇敢的女演员,就是严丽秋。 “论交情,我该称呼乔奇一声‘老师’。”焦晃进入上海戏剧学院读书的时候,刚好赶上和乔奇所在的进修班一起上大课:“那时乔奇所在的研究生班都是很有表演经验的前辈,他们进校排练话剧的时候,我们一整个班都是给他们跑龙套的。”焦晃回忆称,自己大二的时候开始排演话剧《无事生非》片段,刚好和乔奇演的是同一个角色:“乔奇当年毫无保留地把他的经验传授给我,我们那时候经常在一起讨论角色。” 从戏剧学院毕业后,乔奇和焦晃之间亦师亦友的情谊没有中断:“毕业之后的几年,我一直往乔奇的家里跑,我经常在他们家蹭饭,不仅是他,他的夫人孙景路对我都非常热情,把我当成自家人。1988年,我当导演排三幕剧《悲悼》,乔奇二话没说就来参演,尽管中间排练过程一度遇到资金困难,但是乔奇从来没有提过一次退出,这出戏后来获得巨大成功。” 翁婿相处,融洽有如朋友 很多人不知道,乔奇和影视演员、主持人崔杰已当了多年翁婿,融洽的关系让他们宛如亲生父子。 生前,乔奇曾在采访中谈及上门女婿崔杰:“我们一家四口人住在一起,享受着天伦之乐。崔杰平时忙于工作,但是他只要有空就会抽空陪我喝茶聊天。崔杰他是北方人,向来对人都很热情,对待我们老人更是如此。现在的年轻人和长辈交流比较少,但崔杰不是这样的人,很多生活细节他都惦记着。我现在腿脚不利索,洗澡不方便,崔杰一有时间回来,就带着我出去洗澡。我觉得人之间就应该相互体谅,这样长辈和小辈之间才能互敬互爱,共享家庭生活的乐趣。” 由于两人都是影视圈内人,平时少不了在业务上的切磋。乔奇常常对崔杰的表演作评论,他说:“崔杰演得好或不好,我总归要讲讲自己的看法,大家一起讨论业务,这在我们艺术家庭是最正常不过的。” 而昨天,在谈到老丈人时,崔杰一口一个“老爷子”:“我们住在一起,天天都能见面。与长辈相比,他更像一个朋友。老爷子平和、慈祥,热爱生活,热心公益活动,他这么突然地去了,我们大家都懵了……” 崔杰说,乔奇是一个心态特别平和的人,年轻的时候也是如此,但是那时候的他不失血气方刚。乔奇在话剧舞台上,是一个表演艺术家;自从离开舞台以后,就是一个社会活动家。退休后,他的晚年生活十分充实,在家看电视、写毛笔字,参加各类社会活动,大部分都是献爱心的活动,光给他发聘书的就有40多家单位,他几乎有求必应。他把毕生的心血都留在了上海话剧艺术中心,他也始终没有忘记过话剧。在话剧界他有很多老朋友,焦晃就经常到我们家来,他现在还不知道这个消息。 “我们生活在一起已经二十几年了,他是我的老丈人,是令人尊敬的长辈,但我们的关系也像朋友,他给我的更多的是激励和鼓励。”
乔奇生平 乔奇1921年生于上海,三岁丧父,原名徐家驹,笔名徐慈。国家一级演员、上海戏剧家协会会员、原上海人民艺术剧院团长、著名表演艺术家,曾担任上海市政协第三、四、五、六届委员。 1939年参加中法剧社、上海剧艺社任演员工作。在话剧《原野》、《阿Q正传》等剧中参加演出。1941年演出了《桃花湖》、《地老天荒》、《红泪影》等电影。1942年起参加上海艺术剧团,担任《钟楼怪人》、《秋海棠》等话剧的主角。1945年曾演出《雷雨》、《蔡松坡》等话剧以及电影《天罗地网》、《国魂》、《海茫茫》等。1949年后,拍摄电影《生命交响曲》、《影迷传》、《有一家人家》等,以及话剧演出《法西斯细菌》、《俄罗斯问题》等。1951年10月参加上海人民艺术剧院,演出了《日出》、《无事生非》、《中锋在黎明前死去》等话剧。 1976年“文革”后演出了话剧《霓虹灯下的哨兵》、《鉴湖女侠》等话剧以及电影《珊瑚岛上的死光》、《子夜》、《苦恼人的笑》等。1985年赴日本及香港演出《家》,扮演了高老太爷这个角色。曾获上海市教委艺教委市优秀艺术工作者奖。(东方早报 潘妤)
乔奇自填的个人档案 最喜欢的演员:一切脚踏实地、扎扎实实为人民群众工作着的演员 兴趣爱好:广泛体育爱好:篮球、游泳 自己最满意的电影作品:《苦恼人的笑》 自己最满意的话剧作品:《马克思“秘”史》 自己最不满意的角色:所有扮演过的角色作者:曹志苑 (劳动报) 详细 070701107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