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头版
 第A02版:综合新闻
 第A03版:民生新闻
 第A04版:社会新闻
 第A05版:文娱新闻
 第A06版:文娱新闻
 第A07版:文娱新闻
 第A08版:目击
 第A09版:体育新闻
 第A10版:体育新闻
 第A11版:体育新闻
 第A12版:来信来论
 第A13版:读者之声
 第A14版:中国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B01版:星期天夜光杯
 第B02版:星期天夜光杯·夜光杯
 第B03版:星期天夜光杯·夜光杯
 第B04版:星期天夜光杯· 连载
 第B05版:星期天夜光杯· 万象
 第B06版:星期天夜光杯·读书乐
 第B07版:星期天夜光杯·谈话
 第B08版:星期天夜光杯·音乐舞蹈
 第B09版:星期天夜光杯·影视地带
 第B10版:星期天夜光杯·民间收藏
 第B11版:星期天夜光杯·东方大律师
 第B12版:星期天夜光杯·百姓纪事
 第B13版:星期天夜光杯·上海珍档
 第B14版:星期天夜光杯·快乐作文
 第B15版:星期天夜光杯·市井故事
 第B16版:星期天夜光杯·军事博览
 第B17版:求职
 第B18版:求职· 教育培训
 第B19版:求职·教育培训
 第B20版:求职· 培训动态
 第B21版:求职· 培训动态
 第B22版:求职· 培训资讯
 第B23版:求职· 教育培训
 第B24版:求职· 培训动态
 第B25版:求职· 外语培训
 第B26版:求职· 移民沙龙
 第B27版:求职· 移民指南
 第B28版:求职· 留学动态
 第B29版:求职· 移民动态
 第B30版:求职· 留学扫瞄
 第B31版:求职· 留学参谋
 第B32版:求职· 教育培训
 第B33版:求职周刊
 第B34版:求职·招聘培训
 第B35版:求职·广告
 第B36版:求职·外语培训
 第B37版:求职·培训动态
 第B38版:求职·留学培训
 第B39版:求职·培训动态
 第B40版:求职·教育培训
第A08版: 目击
    
本版新闻列表
2007年7月1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本色《童话》在德国上演
第12届卡塞尔文献展中国艺术家成焦点
雍和

  ■ 艾未未的《凯旋门》,因安全问题被警方用警戒线拦住,以防观众靠近。没过几天,真的被一阵大风刮倒。
  ■ 艾未未没要求《童话》参与者做任何事情,只是最后一天,在卡塞尔的营地,他叫大家合个影。
  ■ 以前是大众汽车公司的修理车间,如今成了《童话》的大本营,楼下楼上各一百个床铺,男在下,女在上。
  ■ 《童话》参与者、赵堡太极拳传人崔彦星,在主展馆门口打起了太极拳,他说:这样气才顺……
  ■ 《童话》参与者,大多是第一次出国门,德国让他们大开眼界。
  ■ 扮鬼的李娃克到德国后,每天出门不是“寿衣”上身,就是“汉奸”打扮,但他说3天了,没有一个外国媒体采访他。
  主展场外的广场,两个办成中国工农红军的艺术家在表演“嘹望哨”行为艺术,打出的纸牌上写有"艺术为人民"和"中国人走向世界,全球中国化"等字样
  童话的参加者,不少是第一次出国,参观、旅游、购物,此行印象深刻
  艾未未的1001人《童话》,是此次卡赛尔文献展最大的热点
  《童话》参加者,你看到了什么?
  在《童话》第一批人里,有歌手“同桌的你”老狼、昔日“唐朝乐队”的老五,他俩出国多次,但这次玩的很不寻常
  这不就是一根电线吗?文献展里的作品,几乎每一件,都让人费思量
  《童话》的工作人员
  粗茶淡饭,但总是能让人撑饱。艾未未为大家端菜
  《童话》让西方媒体吃惊,艾未未的身边总有媒体盯着
  《童话》让西方媒体吃惊,女生宿舍涌进了大批记者
  自称是“当代鬼主义”艺术家的李娃克,一身怪行头游串在卡赛尔街头,发资料派名片,很忙。三天后,他累哈哈的说:还没一个老外记者采访过他
  《童话》营地,安在过去的大众汽车修理车间中
  自6月中旬后,卡赛尔的街上就常常可见稀奇古怪的“艺术家”,在推销自己
  卡赛尔文献展,扮演着前卫艺术的实验场的角色
  看展览是受教育,因为不同的观众观看不同地方的作品,往往有错觉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卡赛尔文献展是国际当代艺术的一个坐标,也是西方社会的一个时代镜像
  卡赛尔被视作是当代艺术的一个圣地,五年一届的文献展总是会吸引许多人的目光
  德国总统(右)在参观时倾听策展人介绍艾未未的作品《凯旋门》
  卡赛尔的街头“艺术家”
  自称是“当代鬼主义”艺术家的李娃克,一身怪行头游串在卡赛尔街头,发资料派名片,很忙。三天后,他累哈哈的说:还没一个老外记者采访过他

    每隔5年,德国卡塞尔市的街头总是热闹的。这座城市的文献展,与意大利威尼斯双年展、巴西圣保罗双年展,被同称为世界三大当代艺术展览。今年6月16日开幕的第12届卡塞尔文献展,引起西方媒体和艺术圈关注的,不仅仅是该展的先锋性,他们眼光更多地聚焦在中国艺术家艾未未和1001人参加的《童话》身上。

  《童话》 组军1001人

  自命不凡的艾未未,据说是看了上一届展览后,非常怒其不争,于是从中国各地招募了1001人,组军《童话》,进发卡塞尔,吃住行全由他包办,开销300万欧元。1001人中有画家、农民、教师、学生、歌手、写手、舞蹈家、酒吧老板、广告人、诗人、做普洱茶的生意人及无业“游民”等,还有从广西大山中找来的侗族农民,一些侗族妇女甚至没名字,办护照时,才临时起名。

  参与者 不知到底干啥

  人们在打听,大手笔的《童话》究竟要干什么?艾未未葫芦里到底卖什么药?首批200人,6月12日抵达卡塞尔,住在大众汽车公司废弃的车间里,大统铺(蛮有趣的集体生活,只是呼噜声此起彼伏,震耳欲聋),管三顿饭(粗茶淡饭,但还供应二三样水果和好吃的酸奶),24小时供热水。墙上贴着告示,鼓励大家去看展览,但不强求。不看展览,只顾自己逛街购物唱歌喝酒睡觉,都没人理你。有人说,这像放羊,从羊圈里引出在野地里自由。

  从头到尾,《童话》并没开过一次大会,艾未未也没发过言,只是刚出法兰克福机场就把大家护照收了,回国那天才还,这活干得类似蛇头。

  艺术家 自有一番构想

  《童话》是什么?聪明的艾未未从来没正面回答过。但他自有独特的玩法,看他周围一帮拍纪录片的、做文字记录的,从来就不曾在任何场合缺席,比如“文字”总会问,对这个有何看法,对那个有啥情绪,一一记录在案。1001个中国人来到西方社会,其中大多数人还是第一次出国,每个人都会因为其出身、经历、职业、身份、爱好、认知的不同,得到不尽相同的体验和体会。由此产生思维变化和梦幻般反应,不正是童话吗?那些拍纪录片的听说很有来头,舞文弄墨的也颇具知名度,大胡子邀他们来打工,不是免费出国一次这么简单。

  在格林童话的故乡卡塞尔,艾未未是三教九流、各色人等自编自演《童话》的推手,而蜂拥而至的外国媒体,其实扮演的是观众和传令兵的角色。《童话》的真正效应,应该还在后头,就像人们刚坐在卡塞尔街头大伞下,才闻到些许磨咖啡豆的香味,还没喝上呢……

    首席记者 雍和 摄影报道

  详细 07070110801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 基本满意 不太满意 很不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