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安全计,虹莘路上的南马桥须封堵,但几次被“开封”—— 危桥两岸居民为何铤而走险 顾鹏程 梁清 |
| ||
|
编辑同志: 闵行区虹莘路上有座危桥,桥下是又深又宽的淀浦河。桥面封堵后,一些行人与骑车人贪图方便,不顾设在桥两头的禁行标志,扒开封堵砖墙铤而走险。希望有关部门尽快建造新桥,否则桥面刚刚封好就被拆开,不仅浪费资源,而且安全大有隐患。 读者 吴时高 【调查附记】 危桥封了又被拆 接到来信,记者赶到现场察看。虹莘路上这座桥位于报春路与古美路之间,为阻止人车通行,引桥两头设了4个水泥墩子,主桥两端砌了两堵高约2米的砖墙。但砖墙中间已被人扒开,形成1米多宽的口子。不少行人与车辆从砖墙缺口处穿梭往来。 70多岁的徐老伯告诉记者,这座桥名叫南马桥,原是农用桥。去年九十月份,经有关部门检测,定为危桥,封堵了桥面。可不到一个星期,封堵的砖墙就被人拆开。上星期有关部门又来封堵,施工人员前脚走,后脚就被人推倒。 一桥连着两岸情 明知是危桥,为何要冒险而行?徐老伯解释说:“桥两头的居民大多沾亲带故,很多人家像我家一样,1996年买下报春路这边的新梅花苑房子,1999年桥对面古美西路上的虹莘小区开盘,又买了那边房子,父母、子女分住桥两头。每天上下班高峰时,过桥的多达七八百人。我因儿子、女儿住在那边,每天过桥就要四五次。” 没桥生活不方便 见一位老人正带着孩子过桥,记者上前采访。老人无奈地说,不走这座危桥,就要走龙茗路桥兜个大圈子,一来一去,至少多走1公里路。老人说,他孙子住在古美西路那边,读书却在报春路上的莘光小学。每天接送孙子,路上至少花半个小时。老人指了指桥的西边。放眼望去,相距百米处还有一座桥。据老人介绍,那是外环线上桥梁,只供机动车通行。这里封桥时,一些人为了抄近路,竟然踩着外环线桥外侧大口径水管过河,非常危险。采访中,过路群众纷纷提出,有关部门应该考虑居民需要,在封桥的同时,采取便民措施。 新桥要等一年多 记者就此采访了闵行区建管局市政科,主管此事的严科长介绍,目前新桥的立项、规划、设计等前期工作已结束,根据计划,本月或下月拆除危桥,估计明年8月新桥可建成。 危桥还在通行,封堵未起效果,万一出事情悔之莫及,有关方面应加强管理;从拆危桥到建新桥还要一年多,会给两岸居民通行带来不便。有关部门能否采取一些临时补救措施? 本报记者 顾鹏程 本报通讯员 梁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