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头版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焦点
 第A04版:综合新闻
 第A05版:科教卫新闻
 第A06版:民生新闻
 第A07版:社会新闻
 第A08版:社会新闻
 第A09版:目击
 第A10版:法治视窗
 第A11版:读者之声
 第A12版:早间点击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资讯生活·商务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文娱新闻
 第A18版:文娱新闻
 第A19版:文娱新闻
 第A20版:广告
 第A22版:体育新闻
 第A23版:体育新闻
 第A24版:体育新闻
 第B01版:财经周刊
 第B02版:财经周刊·金融投资
 第B03版:财经周刊·理财广角
 第B04版:财经周刊·彩票看点
 第B05版:夜光杯
 第B06版:夜光杯
 第B07版:连载
 第B08版:阅读
 第B09版:康健园周刊
 第B10版:康健园·养生
 第B11版:康健园·保健
 第B12版:康健园·康复
 第B13版:教育周刊
 第B14版:教育周刊·暑假生活
 第B15版:教育周刊·升学指导
 第B16版:教育周刊·早教沙龙
  
2007年7月2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沪港交流给上海教育带来更多香港经验
技能教育让学生从容对未来

陆梓华


    这两天,国家督学、上海市教育学会会长张民生正在准备他又一次的香港行——自从2003年受香港教育统筹局之邀担任“校长专业发展顾问”一职以来,他每年都要几次赴港,帮助当地中小学校长提升教学领导能力。

  至今,他已经对香港100多所中小学“视学”,并先后邀请了十余位上海特级校长、特级教师同行。同样是人口众多的大都市,同样以培养国际化人才为目标,上海和香港,在开展基础教育方面有哪些共通之处?港式教育有何独特魅力?对此,张民生自然很有发言权。

  问责清晰难推诿

  多次走访香港学校,张民生对香港同行的高效率印象深刻——在香港中小学,教师跨年级、跨学科上课并不稀奇,而学校按照不同的教育主题成立了“资讯教育”“公民教育”“课外活动教育”等性质不同的委员会,每位老师都会加入不同的委员会,参与学校行政管理。

  事务繁杂,如何保证每个环节不出错?“香港学校的管理制度相当细致,大小事宜都有着详尽规定,并且根据每年情况修订,值得上海学一学!”张民生发现了高效率背后的秘密。孩子在学校受了伤,谁该出面处理?大小考试的试卷,难度如何把握,由谁来审批?厕所每天应该清洗几次,达到何种清洁程度?在学校的“行政手册”上,这些细致入微的条款,无不显示出严谨的办学态度。

  定期评估保质量

  每到一所学校考察,张民生都会收到校方提供的三份文本——学校三年发展规划、当年工作计划以及去年计划实施评估报告。他最赞赏的,是其中的“评估报告”。作为一名在教育领导岗位工作多年的老教育人,张民生坦言,他时常发现一些学校制定计划只是“纸上划划,墙上挂挂”,最终并没有给学校教学带来本质改变。

  而务实的香港同行做到了。由于有了这样一个评估体系,校长将不定期抽查教师批改作业的情况,家长代表参加的“家长教师会”在校园中拥有自己的办公室,参与并监督学校工作。

  课程多元促发展

  张民生告诉记者,和上海一样,香港也在开展中小学课程改革,有“公民道德教育”“从阅读中学习”“专题研习”“资讯课程”等4大关键项目。“给你50万元,为学校设计一个工程”,“为了孩子进名校,家长向校长赠送礼品,这种做法对不对”,这样来自身边的话题,改变了“道德教育”的空洞说教。而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也值得上海一学。阅读被列入了课程计划,每周两至三次晨会时间,同学们挑选自己喜爱的书籍阅读,并轮流向大家荐书,低年级学生的父母则会受邀来到学校和孩子一起读书,给大家念英语故事。从小对双语阅读能力的培养,将为终身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有意思的是,每所香港中学都开设了一门相同的必修课——家政。此外,会计、设计与技术、旅游等实践性课程也很普遍。通过课程设置提高实践能力,加强技能教育,让学生面对未来选择时更加从容,这不也正是上海教育努力的方向?

  本报记者 陆梓华  评论 07070210401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 基本满意 不太满意 很不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