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难度攀高 手术费用走低 彭志海领衔的肝脏移植和胰肾联合移植临床研究荣获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 马亚宁 |
上海市第一例肝肾联合移植,全国首例门静脉肠道引流式胰肾联合移植,国内首次成功施行急诊血型不相容性主动二次肝移植手术治疗濒临死亡的急性肝功能衰竭……彭志海,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副院长、上海市器官移植中心主任,拥有多项国内肝脏移植“第一”。经过近十年的实践积累,他带领的肝脏移植和门静脉肠道引流式胰肾联合移植临床研究,更像“冠军总动员”,当之无愧荣获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 肝肾移植 连创“第一” 2001年,彭志海自美国学习肝移植技术归国不久,组建上海交大附属第一人民医院肝移植病房和研究中心。当时,有名年届40的患者,出生时带有黄疸、多囊肝多囊肾等疾病,后患上乙肝,并发展为肝硬化,多次出现肝昏迷并伴随肾功能衰竭。不实施肝肾联合移植,生命垂危。可当时上海肝脏移植整体水平不高,手术风险性很高。 彭志海和泌尿外科副主任医师徐达勇挑重担,开始了艰难的手术。手术中,他们先将病肝完全切除,把供体肝脏的血管、胆管和受体肝脏相应的血管、胆管分别吻合,让病人安然度过最危险的无肝期。此后,彭志海的医疗团队,又连续完成了上海首例肠道引流式胰肾联合移植术、首例减体经典原位肝移植术和首例急症肝移植术,堪称上海腹部大器官移植“三连冠”。上海交大附属第一人民医院也成为肝脏移植、胰腺移植和腹部多器官联合移植的国内医学高地。迄今为止,医院共完成24例肝肾联合移植,手术成功率100%,肝肾联合移植数量国内第一。肝肾联合移植1年生存率为85.71%,移植疗效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胰肾移植 独辟蹊径 糖尿病让患者苦不堪言,而Ⅰ型糖尿病,即胰岛素依赖型,需要较长时间注射胰岛素控制血糖。胰肾联合移植,能让患者重新体验到生活的乐趣。可传统的膀胱引流式和肠道引流式移植术,可能会造成体循环的高胰岛素血症,导致血脂代谢异常等副作用。彭志海在国内率先采用的门静脉肠道引流式新技术,让胰腺的外分泌回流到空肠,内分泌回流到门静脉,最大程度减低移植后产生的副作用。目前,上海交大附属第一人民医院已经完成6例门静脉肠道引流式胰肾移植,随访14-32个月,4例移植功能良好。 医术精湛 费用降低 肝脏移植居高不下的医疗费让许多患者家庭发愁。彭志海及其医疗团队,手术难度屡屡攀高,手术花费却连连走低。“开刀精细,术中少出血少输血,术后恢复快,就能给患者省钱。”做过几百例肝脏移植手术,彭志海仍然时时叮嘱自己和医生们。手术细腻精当,靠过硬的医术,减少术后血管、胆道等并发症。近5年,该院肝移植平均费用仅为17.4万元,比日前动辄20多万元的手术费用大大降低。 本报记者 马亚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