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头版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焦点
 第A04版:综合新闻
 第A05版:科教卫新闻
 第A06版:民生新闻
 第A07版:社会新闻
 第A08版:社会新闻
 第A09版:目击
 第A10版:法治视窗
 第A11版:读者之声
 第A12版:早间点击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资讯生活·商务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文娱新闻
 第A18版:文娱新闻
 第A19版:文娱新闻
 第A20版:广告
 第A22版:体育新闻
 第A23版:体育新闻
 第A24版:体育新闻
 第B01版:财经周刊
 第B02版:财经周刊·金融投资
 第B03版:财经周刊·理财广角
 第B04版:财经周刊·彩票看点
 第B05版:夜光杯
 第B06版:夜光杯
 第B07版:连载
 第B08版:阅读
 第B09版:康健园周刊
 第B10版:康健园·养生
 第B11版:康健园·保健
 第B12版:康健园·康复
 第B13版:教育周刊
 第B14版:教育周刊·暑假生活
 第B15版:教育周刊·升学指导
 第B16版:教育周刊·早教沙龙
  
2007年7月2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私营车、黑车与正规车搅作一团
宜家门口“三车”摆阵势争客

许明 徐轶汝

  ■ 货运车聚集在宜家门口揽客 陈意俊 摄

    昨日,读者朱小姐向本报962288热线反映,前日她去漕溪路上的宜家家居购物,晚上10时离店时,门口一辆拉客的红色SUV货运车竟然开出了50元的高价。“我打车回家,最多一个起步费,这里的司机怎么漫天要价?”针对读者的质疑,昨天,记者对宜家周边的3种货运车做了一番调查。

  正规公司

  别看有顶灯,都是不正规的

  在宜家门口做生意的主要有3种车:强生、巴士等正规公司的货运车,上车打表,不谈价钱;头顶“出租”顶灯,悬挂“沪AX”牌照的红色SUV车,这是私营货运车,通常不打表,直接谈价钱;躲在地下车库的“黑车”。

  昨天下午,华石路三江路口的商场出口处,八九辆强生、巴士的货车和四五辆红色SUV各占一侧。出口处摆放着一张办公桌,一位40多岁的男调度负责管理强生的货运车。

  听闻记者采访,男调度和一群强生、巴士司机立即围了过来,七嘴八舌讨伐起他们的“对头”:“别看他们有顶灯,其实都是不正规的,谈价钱的!”“斩起人来不要太厉害哦!”司机们对红色SUV的意见很大。

  私营车辆

  不打表,价钱面谈

  和信誉较好的大公司货车相比,红色SUV货车的品牌形象的确略逊一筹。为了抢占市场,他们只好去门口“拉客”,还有少数人昧着良心“忽悠”别人。

  昨天下午,记者推着车来到出口处,被一位司机拦了下来。“去哪里?”“威海路,多少钱?。”“不打表,80元。”“这么贵……”为了说服记者,司机开始算经济账:“宜家的送货服务,明天才能到,外环以内50元,你还不能跟车,再加上自己打车回去的钱,差不多七八十块。”

  实际上,如果打表计算,起步费25元,3公里后单价3.2元,到威海路大约50元,80元的价格着实有点高。

  “黑车”车主

  超过2000元,坐我的车合算

  记者晚上再次来到宜家寻找“黑车”的踪迹。推着车走到大件商品提货处,还没结账,一个“黄牛”就迎了上来,“到哪里?送货上门包安装,肯定便宜!”“威海路。”“120元,包安装!”见记者皱起眉头,他解释道,宜家的送货服务包括送货费和安装费,送货费50元,安装费为商品价格的4%。“要是你买的东西超过2000元,肯定坐我的车合算。”

  记者拒绝了他,继续向前走,在结账柜台内外、打包处又陆续遇上好几个到处转悠的拉客“黄牛”。每当见到提着较大商品的顾客,他们都会凑上去问:“要送货吗?”

  临近关门,离店的顾客越来越多,“黑车”的生意也好起来。记者跟着几位推车的顾客来到地下车库,他们在几名外地男子的带领下,分别乘上了几辆小面包车。这些小车大都是江苏、河南等外地牌照。姑且不论“黑车”是不是斩客,至少对乘客来说,搭乘“黑车”没有安全感,万一发生问题,权益无法得到保障。

  实习生 许明 记者 徐轶汝

  评论 07070210701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 基本满意 不太满意 很不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