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头版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焦点
 第A04版:综合新闻
 第A05版:科教卫新闻
 第A06版:民生新闻
 第A07版:社会新闻
 第A08版:社会新闻
 第A09版:目击
 第A10版:法治视窗
 第A11版:读者之声
 第A12版:早间点击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资讯生活·商务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文娱新闻
 第A18版:文娱新闻
 第A19版:文娱新闻
 第A20版:广告
 第A22版:体育新闻
 第A23版:体育新闻
 第A24版:体育新闻
 第B01版:财经周刊
 第B02版:财经周刊·金融投资
 第B03版:财经周刊·理财广角
 第B04版:财经周刊·彩票看点
 第B05版:夜光杯
 第B06版:夜光杯
 第B07版:连载
 第B08版:阅读
 第B09版:康健园周刊
 第B10版:康健园·养生
 第B11版:康健园·保健
 第B12版:康健园·康复
 第B13版:教育周刊
 第B14版:教育周刊·暑假生活
 第B15版:教育周刊·升学指导
 第B16版:教育周刊·早教沙龙
  
2007年7月2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北京尝试重刑犯回家服刑
事先征得社区居民同意 试点的朝阳区已有20人
刘砥砺


    本报讯 北京消息:曾因杀人获死缓的重刑犯老薛来到居委会的楼道里,完成他在社区服刑期间必修的义务劳动——把一周中记下来的新闻时事写上黑板报。在北京的社区服刑人员中,近来开始出现了像老薛这样的重刑犯,试点的朝阳区已经达到了20人,而且下半年这个数字将继续扩大。

  严格监管

  今年49岁的老薛,25年前因为斗殴伤人致死,被判处死刑缓期执行,经过二十多年的监狱生活日前被批准回归社区服刑。“刚进去的时候我觉得这辈子完了,没想到有一天还能回家。”老薛感慨道。现在,虽然刑期还没结束,但老薛已经和年迈的母亲住在一起。重刑犯社区服刑期间,政府的监管非常严格,老薛每周要向街道司法所电话报到一次,每月要亲自到司法所报到一次,另外每月还要必须干满10小时的义务劳动。

  必要帮助

  北京社区矫正工作在朝阳区试点两年多以来,回归社区服刑人员的基本上是轻刑犯,以未成年犯罪、经济犯罪、侵犯财产犯罪的服刑人员为主。“重刑犯一直被人们看成是‘老虎’,但其实他们也需要社会的关心和帮助。”朝阳区司法局局长荣容说。目前,朝阳区已陆续接收了20名重刑犯回社区服刑,其犯罪行为包括杀人、抢劫、伤害等暴力犯罪,刑期也都在十年以上。

  为了解决老薛的困难,街道司法所联合公安、民政等部门,为老薛办理了身份证和户口,还为他上了低保。“我能感觉到政府不仅仅监督我,还在想方设法帮我,让我能在这个社会中立足。我下一步要做点小买卖,给母亲尽点孝心。”老薛说。

  征得同意

  老薛的回归事先征得了社区居民的同意。“虽然大家开始有点心里发毛,但时间长了也就习惯了。”老薛楼下一位老大爷说。重刑犯回家服刑是否把不安全留给了社会?朝阳区司法局副局长廖迎春的看法是,与其等着重刑犯释放后回到社会上没人管,不如先尝试着让他们回家试试,这个阶段有人看他,有人帮他,不行还可以送回去。“这样符合人性,同时对社会也更安全”。

  (刘砥砺) 评论 07070211301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 基本满意 不太满意 很不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