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头版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焦点
 第A04版:综合新闻
 第A05版:科教卫新闻
 第A06版:民生新闻
 第A07版:社会新闻
 第A08版:社会新闻
 第A09版:目击
 第A10版:法治视窗
 第A11版:读者之声
 第A12版:早间点击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资讯生活·商务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文娱新闻
 第A18版:文娱新闻
 第A19版:文娱新闻
 第A20版:广告
 第A22版:体育新闻
 第A23版:体育新闻
 第A24版:体育新闻
 第B01版:财经周刊
 第B02版:财经周刊·金融投资
 第B03版:财经周刊·理财广角
 第B04版:财经周刊·彩票看点
 第B05版:夜光杯
 第B06版:夜光杯
 第B07版:连载
 第B08版:阅读
 第B09版:康健园周刊
 第B10版:康健园·养生
 第B11版:康健园·保健
 第B12版:康健园·康复
 第B13版:教育周刊
 第B14版:教育周刊·暑假生活
 第B15版:教育周刊·升学指导
 第B16版:教育周刊·早教沙龙
    
2007年7月2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换将”臆测新闻起风波
——《读书》编辑的博客被误读成事件“导火线”
李菁


  

  创刊30年的中国知识界“小众”刊物标杆《读书》,近期因为一篇关于其“订户量下滑严重”而“即将更换主编”的媒体报道成为文化界人士关注的焦点。然而这一消息已被有关当事者坚决否认,并称将追究刊发该报道的媒体和记者责任。

  消息来源 博客推断  

  该媒体记者在文章中写明,消息来源是《读书》杂志编辑孟晖的博客:“《读书》杂志编辑孟晖6月16日在博客中暗示《读书》将更换主编,她在回答博客访客提问时写道,‘马上会听到让你意外的消息的’,‘我想,我非常幸运的事情之一,就是能够在汪晖和黄平的手下工作’。”该记者据此猜测《读书》将换帅,进而采访了一些相关人士,得出《读书》“不太好读”的结论,推断《读书》“正酝酿调整”。不过,从报道中看,该记者的立论不太站得住脚,因为当事人孟晖“回绝了采访”,而当“记者随即向《读书》杂志主编黄平、汪晖求证”时,“黄平称刚从上海回来,不知道有什么消息。汪晖也表示不知此事。”尽管如此,该报还是以较大篇幅刊登了这一消息,结果在文化圈内引起轩然大波。

  想象新闻 孟晖抗议  

  事件的“导火索”孟晖很快在博客上发出抗议,称该媒体“利用我制造假新闻”,“要求该报立刻开除其记者”。孟晖在抗议中写道:“从客观事实来看,这家报纸的报道是完全没有事实基础的。”“除了关于我博客的这些文字之外,该新闻报道没有提供任何其他的‘消息’来源”“不管我想在自己的博客中暗示什么,大家都可以看出来,我的这些文字完全不足以作为‘暗示《读书》将更换主编’的证据。实际上,我这些话可以让人任意翻译出N多种的解释——比如,我最近中了大彩,马上要移民加拿大。再比如,我最近突然怀孕,决定放弃工作,回家做全职母亲等,随便怎么想象都可以。但是,为什么记者面对N多的可能性,都不去想,偏偏要把我的话与更换主编的暗示结合起来呢?”“如果这么猜测下去,还可以写成我赌球、我去上MBA、我下海……因此,该报的这篇‘讯’,没有合理性,也没有合法性,是一篇违反新闻原则的伪报道。如果新闻都可以这样写,这还是个人的世界吗?!”

  来龙去脉 断章取义  

  与此同时,另一位“事主”——接受该媒体记者采访的《天涯》主编李少君也愤怒表示,该报道断章取义,完全歪曲了他的意思。李少君说,该记者请他对《读书》发表评论,他当时谈的是:“作为一个媒体,既要考虑读者,要考虑可读性,又要保持较高的水准,思想性学术性很重要,是一件两难的事。而且杂志还有经营的问题。”至于有人认为《读书》现在看不懂,他说这个问题要具体分析,“我们《天涯》也经常遇到此类问题,比如温铁军的文章,比较专业,对于一部分读者可能不好读,但其思想含量学术含量远远超出喊口号的空洞文章。甚至影响了学术潮流和思想潮流,并成为国策依据,你说这样的文章要不要发?至于一些老读者说看不懂的问题,我觉得读书也要与时俱进,要活到老学到老吧,不能说你看不懂就不好吧?”没想到,报道出来,变成了他批评《读书》办得太闷,他谈《天涯》的内容也变成了谈《读书》。李少君在与该报社交涉无果后,只得专门写了一篇澄清此事来龙去脉的长文发到网上,“谎言仍在扩散。所以,我只好自己出来说明。”     本报记者 李菁

  评论  07070211801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 基本满意 不太满意 很不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