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将”臆测新闻起风波 ——《读书》编辑的博客被误读成事件“导火线” 李菁 |
|
创刊30年的中国知识界“小众”刊物标杆《读书》,近期因为一篇关于其“订户量下滑严重”而“即将更换主编”的媒体报道成为文化界人士关注的焦点。然而这一消息已被有关当事者坚决否认,并称将追究刊发该报道的媒体和记者责任。 消息来源 博客推断 该媒体记者在文章中写明,消息来源是《读书》杂志编辑孟晖的博客:“《读书》杂志编辑孟晖6月16日在博客中暗示《读书》将更换主编,她在回答博客访客提问时写道,‘马上会听到让你意外的消息的’,‘我想,我非常幸运的事情之一,就是能够在汪晖和黄平的手下工作’。”该记者据此猜测《读书》将换帅,进而采访了一些相关人士,得出《读书》“不太好读”的结论,推断《读书》“正酝酿调整”。不过,从报道中看,该记者的立论不太站得住脚,因为当事人孟晖“回绝了采访”,而当“记者随即向《读书》杂志主编黄平、汪晖求证”时,“黄平称刚从上海回来,不知道有什么消息。汪晖也表示不知此事。”尽管如此,该报还是以较大篇幅刊登了这一消息,结果在文化圈内引起轩然大波。 想象新闻 孟晖抗议 事件的“导火索”孟晖很快在博客上发出抗议,称该媒体“利用我制造假新闻”,“要求该报立刻开除其记者”。孟晖在抗议中写道:“从客观事实来看,这家报纸的报道是完全没有事实基础的。”“除了关于我博客的这些文字之外,该新闻报道没有提供任何其他的‘消息’来源”“不管我想在自己的博客中暗示什么,大家都可以看出来,我的这些文字完全不足以作为‘暗示《读书》将更换主编’的证据。实际上,我这些话可以让人任意翻译出N多种的解释——比如,我最近中了大彩,马上要移民加拿大。再比如,我最近突然怀孕,决定放弃工作,回家做全职母亲等,随便怎么想象都可以。但是,为什么记者面对N多的可能性,都不去想,偏偏要把我的话与更换主编的暗示结合起来呢?”“如果这么猜测下去,还可以写成我赌球、我去上MBA、我下海……因此,该报的这篇‘讯’,没有合理性,也没有合法性,是一篇违反新闻原则的伪报道。如果新闻都可以这样写,这还是个人的世界吗?!” 来龙去脉 断章取义 与此同时,另一位“事主”——接受该媒体记者采访的《天涯》主编李少君也愤怒表示,该报道断章取义,完全歪曲了他的意思。李少君说,该记者请他对《读书》发表评论,他当时谈的是:“作为一个媒体,既要考虑读者,要考虑可读性,又要保持较高的水准,思想性学术性很重要,是一件两难的事。而且杂志还有经营的问题。”至于有人认为《读书》现在看不懂,他说这个问题要具体分析,“我们《天涯》也经常遇到此类问题,比如温铁军的文章,比较专业,对于一部分读者可能不好读,但其思想含量学术含量远远超出喊口号的空洞文章。甚至影响了学术潮流和思想潮流,并成为国策依据,你说这样的文章要不要发?至于一些老读者说看不懂的问题,我觉得读书也要与时俱进,要活到老学到老吧,不能说你看不懂就不好吧?”没想到,报道出来,变成了他批评《读书》办得太闷,他谈《天涯》的内容也变成了谈《读书》。李少君在与该报社交涉无果后,只得专门写了一篇澄清此事来龙去脉的长文发到网上,“谎言仍在扩散。所以,我只好自己出来说明。” 本报记者 李菁 评论 070702118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