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头版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焦点
 第A04版:综合新闻
 第A05版:科教卫新闻
 第A06版:民生新闻
 第A07版:社会新闻
 第A08版:社会新闻
 第A09版:目击
 第A10版:法治视窗
 第A11版:读者之声
 第A12版:早间点击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资讯生活·商务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文娱新闻
 第A18版:文娱新闻
 第A19版:文娱新闻
 第A20版:广告
 第A22版:体育新闻
 第A23版:体育新闻
 第A24版:体育新闻
 第B01版:财经周刊
 第B02版:财经周刊·金融投资
 第B03版:财经周刊·理财广角
 第B04版:财经周刊·彩票看点
 第B05版:夜光杯
 第B06版:夜光杯
 第B07版:连载
 第B08版:阅读
 第B09版:康健园周刊
 第B10版:康健园·养生
 第B11版:康健园·保健
 第B12版:康健园·康复
 第B13版:教育周刊
 第B14版:教育周刊·暑假生活
 第B15版:教育周刊·升学指导
 第B16版:教育周刊·早教沙龙
  
2007年7月2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侯耀文什么遗产与大众有关?

马后炮


  年仅59岁的相声演员侯耀文因病猝死,由于没有遗嘱,其身后高达数千万元的遗产分配成为谜团。其实侯耀文留下多少存款,拥有多少房产,怎么分配,这完全是“侯门家务事”,与大众无关。现在越扯越远,说明一些媒体的“猎奇”心理在作怪。笔者以为,与其关心人家的物质遗产,不如关心人家的精神遗产,这才是我们能够共享的。

  侯耀文的相声艺术成就如何,自有权威部门下结论。从灌入老百姓耳中的那些段子来看,他早期的作品遵循了相声作为“讽刺性语言艺术”的特性,比方说《见义勇为》《财迷丈人》等,但后来就少见锋芒了。这或许不是他不敢讽刺,而是有种种原因的。按说铁路部门与旅客之间有那么多“摩擦”,侯耀文生前作为铁路文工团说唱团团长,总是有切身体会的吧。可侯耀文针对铁路部门存在的不正之风,却没有任何“表示”。 他后期创作表演的《戏曲漫谈》《侯氏发声法》等只是着眼于“好玩”,大都没了相声讽刺的“特性”。这对侯耀文和整个相声界来说都是巨大的损失,值得我们回顾与深思。

  斯人已去,检视“侯氏相声”的得失,才能进入“主干道”。希望相声界的“侯门徒孙”能扛起讽刺的大旗,夺回失去的“阵地”,这才是对侯耀文最好的纪念。      马后炮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 基本满意 不太满意 很不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