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头版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焦点
 第A04版:综合新闻
 第A05版:科教卫新闻
 第A06版:民生新闻
 第A07版:社会新闻
 第A08版:社会新闻
 第A09版:目击
 第A10版:法治视窗
 第A11版:读者之声
 第A12版:早间点击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资讯生活·商务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文娱新闻
 第A18版:文娱新闻
 第A19版:文娱新闻
 第A20版:广告
 第A22版:体育新闻
 第A23版:体育新闻
 第A24版:体育新闻
 第B01版:财经周刊
 第B02版:财经周刊·金融投资
 第B03版:财经周刊·理财广角
 第B04版:财经周刊·彩票看点
 第B05版:夜光杯
 第B06版:夜光杯
 第B07版:连载
 第B08版:阅读
 第B09版:康健园周刊
 第B10版:康健园·养生
 第B11版:康健园·保健
 第B12版:康健园·康复
 第B13版:教育周刊
 第B14版:教育周刊·暑假生活
 第B15版:教育周刊·升学指导
 第B16版:教育周刊·早教沙龙
  
2007年7月2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用房产、定期存款及理财产品合规套利
盘活资产让“死钱”变“活”

许一览


    一些年轻人把手里的现金全部用来买房,眼看着高收益的其他投资机会擦肩而过;一些中年朋友省吃俭用积累了一些钱,但都放在银行里存了定期,在需要消费或投资时,又为提前支取损失利息而觉得可惜……解决这些问题的较好办法是盘活手中的资产,让“死钱”变成“活钱”,以获取更多的收益。

  有效利用闲置资产

  盘活资产是将闲置、缺乏管理的资产运作起来使之带来新的收益。个人的闲置资产包括房产、大额定期存款和定期理财产品等。这些资产虽然可以为拥有者带来稳定的收入,但资产收益率都相对较低,“财富效应”没有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对积累了一定资金准备买房自住或将购房作为固定资产投资的人来说,向银行申请购房贷款是盘活手中资产的首选。有人认为银行贷款利率高,贷款买房将使自己成为房奴,为银行打工。其实,如果投资者找到比银行贷款利率更高的投资工具,完全可以使用银行贷款进行无风险套利。

  在工作中,笔者遇到这样一件事:有位白领手头有100万元资金打算买一套小房型出租,每年可以得到一笔稳定的收益。但是购房后又担心失去其他的投资机会。经咨询后,这位投资者将30万元作为购房首付款,并向银行以6.12%的年利率贷款70万元,而将购房“多余”的70万元进行其他较高收益的低风险投资。因此,只要寻找到收益率超过6.12%的投资产品,就存在套利的空间。

  有些投资者持有大额定期存单和定期理财产品,在遇到一些较好投资机会时往往感到无能为力;有的投资者遇到意外支出,又不想提前兑现造成损失,不得不控制大额消费,降低生活质量。其实,这些投资者完全可以去银行办理存款或理财产品的质押贷款,盘活这些流动性较差的资产。目前,这类质押贷款的质押率最高可达本金的90%,一年期的质押贷款利率为6.57%。除冻结质押物之外,银行不再执行其他审批手续,放款十分快捷。只要资金的投资收益率超过6.57%的机会成本,同样可以进行无风险套利。

  寻找稳健套利工具

  盘活资产进行套利最重要的是保证资产的安全性,如果投资有所损失,那么原有的资产可能会被银行抵债,造成一定的损失。同时,套利工具的收益率应超过资金的机会成本。贷款资金的成本一般在6.5%左右,因此套利工具的收益率至少应在8%以上,以确保一定的套利空间。目前符合这两个条件的套利工具主要是银行理财产品和新股认购。

  目前市场上各家商业银行的理财产品名目繁多,有些产品的收益率也是相当高的,例如某商业银行近日推出的新一期人民币理财产品,预期年化收益率可达到15%。虽然产品在购买时明确是不保本的,但一般来说银行的理财产品由专业人士运作,产品本金亏损的概率是非常小的,到目前为止,笔者还没有听到过银行理财产品本金发生亏损的情况。在这里要提请投资者注意的是,选好理财产品是非常关键的,如果银行理财产品的实际收益率达不到预期收益率,投资者的套利空间就非常小,甚至还会发生一定的损失。

  另外,投资者用准备买房的自有资金认购新股,向银行申请购房贷款买房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一般认购新股的年收益率能超过10%,与房贷6.12%利率造成的资金机会成本相比还是有较大套利空间的,如与公积金贷款4.86%的利率相比套利空间则会更大。只要投资者抓住每一个认购新股的机会,同时再参与可转债、可分离债和增发的认购,其年收益率可能超过15%。

  实际操作需规避风险

  中国人民银行有明确规定,信贷资金不得用于资本市场投资,最近又三令五申严禁信贷资金流入股市。因此在实际操作中,有些投资者向银行骗贷后投入股市,风险极大,甚至有可能触犯法律法规,这种现象应该杜绝。而且如果将贷款资金投入高风险的投资中,最后发生的损失还是由投资者本人承担。

  有的投资者钻政策空子,反复盘活资产进行套利,也是违规的行为。以理财产品质押为例,某人用100万元现金,先购买1年期理财产品,然后将这100万元理财产品质押,获得90万元的贷款,再购买90万元的理财产品后再质押贷款,如此往复。但这样做属违规行为。如果银行一旦发现违规,完全可以提前收回投资者的贷款。因此,笔者建议投资者应该在政策允许的情况下盘活手中的资产进行套利,获得更高的收益,切忌采用违规手段进行套利。  交行上海分行 许一览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 基本满意 不太满意 很不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