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头版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焦点
 第A04版:综合新闻
 第A05版:科教卫新闻
 第A06版:民生新闻
 第A07版:社会新闻
 第A08版:社会新闻
 第A09版:目击
 第A10版:法治视窗
 第A11版:读者之声
 第A12版:早间点击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资讯生活·商务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文娱新闻
 第A18版:文娱新闻
 第A19版:文娱新闻
 第A20版:广告
 第A22版:体育新闻
 第A23版:体育新闻
 第A24版:体育新闻
 第B01版:财经周刊
 第B02版:财经周刊·金融投资
 第B03版:财经周刊·理财广角
 第B04版:财经周刊·彩票看点
 第B05版:夜光杯
 第B06版:夜光杯
 第B07版:连载
 第B08版:阅读
 第B09版:康健园周刊
 第B10版:康健园·养生
 第B11版:康健园·保健
 第B12版:康健园·康复
 第B13版:教育周刊
 第B14版:教育周刊·暑假生活
 第B15版:教育周刊·升学指导
 第B16版:教育周刊·早教沙龙
  
2007年7月2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高考成绩不理想,是否一定要重振其鼓来年再战?教育专家提醒——
复读,对多数考生意义不大

王蔚


    高考成绩揭晓后,许多考生家庭度过了一段不平静的时刻。一些没有考到理想分数的考生和家长开始讨论这样一个问题——要不要重新复读一年?记者就这一问题咨询了沪上教育专家,他们的观点几乎惊人一致:定位要准确,复读要谨慎。

  头脑冷静看广告

  语文高级教师周永蔚多年受聘于一所高复学校。周老师分析说,来读高复班的学生,有七到八成人是被父母逼来的,自己大多没什么学习的理想和动力,有的人干脆是抱着“明年再考一次碰碰运气”的想法来复读的,这样的人在第二年的高考中也往往很难有所成功和进步。一个高复班中,真正有恒心、有毅力刻苦学习,立志第二年一定要考出好成绩的同学,一般只占了不到10%。周老师还特别提醒想报名复读的学生及家长,千万不要被那些标榜自己的复读生在高考中达到多高升学率的噱头广告所迷惑。

  因人而异作决定

  “复读并不适合所有的人。”虹口区教育学院特级教师徐韵安的观点很鲜明。徐老师说,他的外甥女在区重点中学里成绩很不错,但高考时意外地跌出了本科线,当初全家对是进高专呢还是选择复读重考都很犹豫。徐老师指点说,只要认真读书,在高专里出类拔萃一样也是成功之道。结果,他的外甥女在高专里学习十分勤奋,年年都拿奖学金,后来“专升本”进入了上海财经大学国际经贸专业,毕业后又以优异成绩被一家外企录用。随后,徐老师又举了一个相反的例子。他的一位朋友的孩子,以一分之差与复旦大学物理系失之交臂,但这个孩子一心想考一流大学的物理系,在选择了复读后异常用功,第二年以高分考入了南京大学物理系。

  权衡利弊挖潜力

  育才中学特级教师李强对复读基本上是持反对的态度。李老师说,上高复班只适合一种人,那就是这次高考的分数确实远远低于他高中三年应有的水平,不仅自己对明年再考有较强的心理承受能力,而且家庭也有一定的经济实力。李老师强调,复读尤其不适合两种人。一种人是这次高考其实已经发挥了正常水平,只不过志愿填报不当导致所进的高校有落差,对这样的同学来说,复读没多大意义,因为你也很难保证明年的志愿就一定能填准确。第二种人是这次确实主观上已经尽了很大努力,潜力也基本已经挖掘完了,选择复读后明年再考,也是不太明智的。

  本报记者  王蔚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 基本满意 不太满意 很不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