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论语】 从两位党外人士任部长说起 周敏凯 |
十七大前夕,中央政府两个重要部门正职部长分别由上海两位非中共人士担任,科技部长由中国致公党副主席、同济大学校长万钢担任;卫生部长由无党派人士、上海血液研究所所长、中科院副院长陈竺担任,对此海外媒体评论不断,民众也较关注。如果两位部长由中共人士担任,上海两位非中共人士担任副部长,可能不会有如此社会反响吧。 担任部长的两位党外人士有一些共同特点:在重要科技领域有突出造诣,年富力强、有留洋背景、担任过较高层级的行政管理工作,不单纯是一个科学家或院士。万钢在清洁能源汽车研究领域造诣较深,在同济大学校长任上口碑不错;陈竺在血液与分子生物学领域是领军人物,担任中科院副院长已近7年,上海医学界对他的评价相当高。他们的当选首先是具备了当部长的条件,是科技领域真正内行,又有相当层级的行政管理经验。中国未来的科技发展与公共卫生事业管理任务十分繁重,由精力充沛、有管理经验的内行主掌,显然让人感到更踏实些,这是人尽其才。中共内部人才济济,但党外仍存大量人才,党管干部,党管人才,就应不拘一格选人才。今后各级政府重要岗位由非党人士担任,相信不再会引起人们惊奇。 由党外人士担纲部长正职,已不是第一次,三十多年前国民党名将傅作义就出任过水利部长。这表明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显示勃勃生机。中共领导不是简单包办,而是政治领导;民主党派与无党派人士参政,不是名誉参政,而是掌握部分政府权力的实实在在的参政。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同时,政治体制改革与民主政治建设也在翻开新的一页,尽管是渐进的,但是稳步扎实地在向前。 上海人对两位新部长都来自上海感到自豪,这既有偶然性又有必然性。我想,具备基本条件是他们当选的决定性因素,地域因素可能已经忽略不计了;上海作为中国最发达的国际大都市,具有吸引国际一流人才的综合条件,两人回国选择落户上海不是偶然,上海在国内诸多科技研究领域不乏领军人物,因此都来自上海又有必然性。当然,上海是全国的上海,上海的发展本身就与国家战略密切相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