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头版
 第A02版:要 闻
 第A03版:焦 点
 第A04版:综合新闻
 第A05版:科教卫新闻
 第A06版:新民晚报·上海边界行
 第A07版:民生新闻
 第A08版:社会新闻
 第A09版:目 击
 第A10版:体育新闻
 第A11版:体育新闻
 第A12版:体育新闻
 第A13版:早间点击
 第A14版:中国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新民晚报·特刊
 第A18版:八一特刊
 第A19版:文娱新闻
 第A20版:文娱新闻
 第A21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A22版:投资理财
 第A23版:股市分析
 第A24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01版:长三角
 第B02版:长三角 · 社会·生活
 第B03版:长三角 · 文化·旅游
 第B04版:长三角 · 专版
 第B05版:夜光杯
 第B06版:夜光杯
 第B07版:连 载
 第B08版:阅 读
 第B09版:旅游·城市
 第B10版:旅游城市·精华线路
 第B11版:旅游城市·诗意居住
 第B12版:景点指南·专版
 第B13版:景点指南·专版
 第B14版:资讯生活·商务
 第B15版:读者俱乐部
 第B16版:读者俱乐部
  
2007年7月3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深夜,多家卫视滚动播出一则广告,称“劳斯丹顿,手表中的劳斯莱斯”——
中国档次最高的表,仅售2980元?

曹刚

  ■ 劳斯丹顿电视广告的截屏图 本报记者 雍榕 摄

  本报记者 曹刚 实习生 王瑜明

  “劳斯丹顿,手表中的劳斯莱斯,全中国档次最高的手表品牌,其他品牌统统退避三舍。”近日,一个嘶吼的“男高音”回荡在深夜的电视荧屏上。

  网友称他“史上最牛广告人”

  此人自称侯总,在多家地方卫视台的电视购物广告里推销手表。他“表演”卖力,表情夸张、情绪激动、声嘶力竭,不时作痛心疾首状,被网友封为“史上最牛的广告人”。

  他的“演技”得到网友一致好评,有人干脆直呼其为“金马影帝”,甚至有网友感叹:“以前觉得赵本山的小品最逗,现在算开眼界了,估计连赵本山都得被他忽悠乐了。”

  在侯总的广告里,若干劲爆的字眼反复跳跃——“100%瑞士机芯”“100%南非真钻”“法国蓝宝石水晶镜面”“限量66块”“400多颗水晶钻”“全国最低价”。

  昨天下午,记者走访多家世界名表及钻石专卖店,“老法师”们连连称奇:“世界名表里,有劳力士和江诗丹顿,但从来没听过劳斯丹顿。”

  有的瑞士机芯只要10美元

  瑞士机芯是侯总强调的“亮点”。业内人士透露,只凭“瑞士”两个字,不能完全代表手表品质。“有的便宜货,机芯进价只要10美元,只能用10多年。高质量的瑞士机芯,能用100年,价格至少上万元。”

  侯总在广告里称,劳斯丹顿采用法国顶级蓝宝石水晶镜面,无论如何也刮不花。他还当场拿出小刀用力刮蹭,甚至搬出电钻,以证明表面的“金刚不花之身”。

  一名“老法师”介绍,在高档名牌手表中,蓝宝石水晶镜面较常见,特点是耐磨。“尽管耐磨损,但是否耐冲击还要看实际情况。如果从高处摔落,也可能会损坏。”侯总宣传的劳斯丹顿经典真钻手表,售价2980元,但“单配一块蓝宝石水晶镜面,开价约2000元”,更何况是“法国顶级”产品。

  0.061克拉的碎钻不值钱

  “11颗南非真钻,每一颗0.061克拉。”广告里,侯总说到0.061时,故意提高声调,生怕别人不知道钻石有多大。他还“谦虚”地补充:“我刚才一直说0.06克拉,你们知道我这个人有多保守了。”

  昨天下午,记者走进一家品牌钻石经销店里,要买0.06克拉的钻石。“0.6克拉?最便宜的将近2万元。”营业员热情地介绍。当她听清小数点后多加一个0时,不屑地摇摇头说:“0.06克拉?没搞错吧,这么小的碎钻,就像垃圾,不值钱,我们根本不卖。”

  记者再问:“11×0.06克拉不就相当于0.66克拉吗?”

  “这不是一码事,钻石越大越值钱。11颗0.06克拉的钻石,价值只相当于1颗0.66克拉钻石的几十分之一。”

  66块限量手表卖不完

  昨晚,记者致电劳斯丹顿直销电话,订购2980元的劳斯丹顿经典真钻手表。26号话务员介绍说,由于是非广告时间,无法享受优惠价,只能以8000元的原价购买。

  记者佯称需求量较大,“要10块”。她随即表示,要向总部申请,才有希望拿到优惠价。“我们这里限量66块,不过没关系,你等下次广告播出时再试试,还能订到。”接着,她催促记者赶紧下单,“很多人在抢购,慢一步就抢不到了。”

  对于广告中的“限量销售”,侯总在自己的博客里回应称:“每件商品限量66块,意思并非只有66块,这是当初与电视台合作时,按照播放次数算的供货量”。侯总的意思是,所谓“限量”,会随播放次数的增加而增加。并非66块,而是N×66块。N代表播放的次数,循环播放,自然卖不完。

  400多颗水晶钻不是“钻”

  侯总推销的劳斯丹顿手表中,有一款售价较高,达12000多元,一大卖点是“镶有400多颗水晶钻”。

  除了照例怒吼“400多颗”,侯总还“请”出一件检测工具,美其名曰“国际测钻笔”。“在钻石上一点,如果是真钻,就会发出声音。”一番试验后,果真颗颗“真钻”。东华美钻专卖店的一位老法师介绍说:“鉴别钻石真伪用的是热导仪,操作没有那么方便。”

  “水晶钻”“水钻”“晶钻”等说法,站不住脚。“这不是钻石,多半是人工晶体,属于‘仿钻石’,普通消费者很难用肉眼分辨。”老法师说,“仿钻石”由模具批量制造,每克拉的成本在10元到50元之间,有的甚至是玻璃制品,成本才几分钱。我国2003年发布的《珠宝玉石名称》规定,假的钻石,要么不能叫“钻”,要么须加上“仿”字。

  不少电视购物广告都“忽悠”

  侯总“一鸣惊人”后不久,很多同行纷纷涌现。他们也许在“演技”和“气势”上略逊一筹,但推销伎俩差不多,无非是“过度夸张”“避重就轻”“偷换概念”等。

  眼下,“忽悠”已成为电视购物广告里较普遍的现象。这些广告差不多是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习惯用高轰炸、高重复的手法吸引眼球。使用肯定、煽情的语言,让人怦然心动。

  它们为什么能高密度、长时间在电视台播出?是利益驱动。

  一家卫视的广告部经理透露,现在许多电视台的广告时段填不满,与其让这些时间闲置,不如“赌一把”,先赚钱再说。

  电视台黄金时段的广告要价高;而凌晨、下午等时段的价格便宜,每分钟只要1000多元,甚至几百元。这些违规广告一般以“量大”来打动电视台。“只要密集轰炸,消费者打开电视就有机会看到广告,我们就能赚到钱”。

  电视购物公司与生产企业按事先约定分成,业内规则是生产企业拿三成,因为部分利润必须变成回扣去“运作”电视台的广告公司或广告部。产品本身的成本不高,公司主要投入都花在广告和电视购物节目上。电视等媒体成了实际的获益者,甚至有些媒体对电视购物节目产生了依赖。评论 07070310301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 基本满意 不太满意 很不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