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明东滩大气综合观测站填补我国一项科研空白 远程实景观测生态岛大气 董纯蕾 |
本报讯(记者 董纯蕾)打开网络,身在浦东气象局内的大气化学实验室,远在崇明东滩的实时大气观测数据一览无遗:中心城区和海-陆-河交汇处的“生态后花园”,哪里的空气更洁净,答案即刻见分晓。记者从气象部门获悉,日前投入运行的崇明东滩大气综合观测站,无人值守却能实现远程实景观测,一站多用,填补了我国在海洋与陆地结合处大气综合观测的空白。 上海市城市环境气象中心副主任、市气象局大气化学实验室负责人耿福海告诉记者,享有“地球之肾”美誉的湿地,具有调节气候、降解环境污染等功能,东滩湿地代表了生态系统未受人类影响的本来面目。从目前掌握的监测数据来看,晴日里,东滩的空气质量明显优于市区的其他大气观测点,人类活动对大气的影响力可见一斑。这些监测数据,为崇明生态岛提供了科学的环境监测和评价指标。“有的时候,受外来天气系统影响,东滩的气溶胶浓度甚至比市区还高,可以由此推测空气污染是从哪个方向输送过来的。”此外,海洋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水体,如何影响特大城市环境变化和区域气候变化,也将是东滩大气综合观测站的关注焦点。 上海崇明东滩大气综合观测站,位于东滩国家级湿地候鸟保护区的核心区内,位于崇明98大堤外300米处,占地600平方米,一期投资350万元。除了一套标准的自动气象站外,它还配备了气溶胶质量浓度、地面臭氧、黑碳、大气浊度和大气水汽含量的观测和分析仪器。它不仅有助于提高天气预报的准确率,而且将成为空气质量预报、霾和臭氧预报的“高参”。据耿福海透露,东滩大气综合观测站目前只是完成了一期建设,二期工程将于下半年启动,再添氮氧化物、二氧化硫、一氧化碳等反应性气体和太阳辐射的监测手段。 目前,全上海建有6个大气观测站,东滩站是其中配备最完整的。按规划,世博园内还将兴建2个大气观测站,浦东和浦西各1个,相信东滩大气综合观测站会为它们提供不少工程建设经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