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头版
 第A02版:要 闻
 第A03版:焦 点
 第A04版:综合新闻
 第A05版:科教卫新闻
 第A06版:新民晚报·上海边界行
 第A07版:民生新闻
 第A08版:社会新闻
 第A09版:目 击
 第A10版:体育新闻
 第A11版:体育新闻
 第A12版:体育新闻
 第A13版:早间点击
 第A14版:中国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新民晚报·特刊
 第A18版:八一特刊
 第A19版:文娱新闻
 第A20版:文娱新闻
 第A21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A22版:投资理财
 第A23版:股市分析
 第A24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01版:长三角
 第B02版:长三角 · 社会·生活
 第B03版:长三角 · 文化·旅游
 第B04版:长三角 · 专版
 第B05版:夜光杯
 第B06版:夜光杯
 第B07版:连 载
 第B08版:阅 读
 第B09版:旅游·城市
 第B10版:旅游城市·精华线路
 第B11版:旅游城市·诗意居住
 第B12版:景点指南·专版
 第B13版:景点指南·专版
 第B14版:资讯生活·商务
 第B15版:读者俱乐部
 第B16版:读者俱乐部
    
2007年7月3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坚持平民立场

于 海


  我常被同事或朋友告知又在《新闻透视》中见到作为特约评论员的我,我确实诧异,如果不是因为该栏目又高又稳的收视率,我每次不到60秒的评论如何能如此轻易被人撞到?

  因为这种“飞入寻常百姓家”的传播力,我与其他评论者的观点的影响就被放大了,认识到这种放大效应,多少会产生几分约束和小心。所以常听人评论我在节目中不如我在课堂上那样奔放。但也并非字斟句酌,更不敢轻言深思熟虑,在如此有限的时间里,观众需要的是鲜明的观点,言论虽被标上专家意见,但须是为常人一听就明白的道理,尽量少用学院的术语,所以自觉在《新闻透视》中的表现与学术性研究性还有分别。这样说并非自己全无立场,有几条原则,一是坚持健康常识,坚持从当事人的处境想,不故作高深,更反对不近人情的奇谈怪论。我乐意倾向于平民立场。因为平民的议论更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更容易为大众所接受。《新闻透视》渗透平民立场,是我乐见和赞赏的。二是坚持批评立场,对各种以无聊当有趣、以轻贱冒充酷的现象绝不放弃批评。我始终认为玩可以,要好玩;酷可以,要真酷。要学有的女孩傍大款那样去傍富婆,实在太次,一点不酷!别跟我说人各有志,这没有一点志气。你傍得上是你的事,你要拿出来招摇,还要讲出一番理由,我就不能假装宽容。当然我对这类无聊并无穷追猛打的热情,我的关注仍然主要集中在民生上,像质疑上海公共交通卡的事,我是决意要纠缠到底的。

  2006年12月,新华社对上海公共交通卡收取30元押金并独占押金利息的做法提出质疑,该电讯稿引用了我的批评意见,马上激起强烈反应。《新闻透视》不因批评指向本地公司而为难犹豫,而是迅速向我发出采访邀请。我不仅批评押金过高,侵占押金利息无据,认为这是对消费者利益的侵害。市民购买交通“一卡通”,一般都要充值上百元甚至数百元,这些预支的钱,实际上都以“借贷”的方式进入公交卡公司,公司可以坐收渔利或移作他用。“在这种前提下,应该按数额高低给予消费者优惠折扣,或者免卡费,这才是我所知道的‘国际惯例’。”接下去《文汇报》《东方夜新闻》等纷纷跟进作深入报道,最终促成上海公交主管部门对公交卡成本的审计,并计划将公交卡押金下调至20元。

  明日请看《每分每秒的代价》。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 基本满意 不太满意 很不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