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关注】 32家重污染企业被点名 |
昨天,继今年初首次实行“区域限批”政策后,国家环保总局再次举起“限批”大棒,环保总局副局长潘岳宣布,即日起对长江、黄河、淮河、海河四大流域部分水污染严重、环境违法问题突出的6市2县5个工业园区实行“流域限批”,并对流域内32家重污染企业及6家污水处理厂实行“挂牌督办”。 潘岳表示,各地水污染危机的连续暴发,不是偶然的突发性事件,说明传统工业化的发展方式把中国的资源环境逼到了难以承受的底线,已严重威胁到人民的日常生活。潘岳认为,目前中国的水环境现状,不能说已经“难以挽回”,但确实已经处在一个危险的临界点上。 限3个月内全面整改 昨天公布的限批地区包括:长江安徽段的巢湖市和芜湖经济技术开发区;黄河流域的甘肃白银市与兰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内蒙古巴彦淖尔市、陕西渭南市、山西河津市(县级)与襄汾县;淮河流域的河南周口市、安徽蚌埠市;海河流域的河北邯郸经济技术开发区、河南濮阳经济开发区、山东莘县工业园区。 潘岳指出,这些被限批的市、县、工业园区,应在3个月内全面整改本辖区存在的环境问题。“一日没完成,一日不解除限批。”潘岳表示,环保总局将建议监察部依照相关规定,对造成上述流域严重水污染和有环境严重违法行为的相关负责人追究责任。 地方“挂牌保护”污染大户 山东莘县环保局开发科科长王振玉称,国家环保总局公布的数据和实际情况出入很大。同时,他也否认环保验收率为零的说法,称6月11日国家环保总局检查时,已经有5家企业通过了环保验收。 潘岳坦言,“区域限批”能否扭转地方政府“先污染后治理、先积累后发展”的思路,他并不乐观,“环保局的权力太有限,大污染企业不是被当地政府‘挂牌督办’,而是‘挂牌保护’啊!不管是“区域限批”还是“流域限批”,都只是比以前的环境执法手段略狠一些而已。 潘岳建议,国家要明确政策授权,“要想遏制污染恶化势头,首先要建立环境问责制度,追究政府相关人员的环境责任。同时实行环境责任跟踪制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