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头版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焦点
 第A04版:综合新闻
 第A05版:科教卫新闻
 第A06版:民生新闻
 第A07版:社会新闻
 第A08版: 专版
 第A09版:目 击
 第A10版:早间点击
 第A11版:中国新闻
 第A12版:中国新闻
 第A13版:国际新闻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广 告
 第A17版:文娱新闻
 第A18版:文娱新闻
 第A19版:文娱新闻
 第A20版:广 告
 第A21版:体育新闻
 第A22版:体育新闻
 第A23版:体育新闻
 第A24版:体育新闻
 第A25版:上海人家
 第A26版:法治视窗
 第A27版:投资理财
 第A28版:广告
 第A29版:上海地产
 第A30版:股市分析
 第A31版:公众服务
 第A32版:上海地产
 第B01版:生活之友
 第B02版:生活之友·行家点拔
 第B03版:广告
 第B04版:拍卖指南
 第B05版:夜光杯
 第B06版:夜光杯
 第B07版:连载
 第B08版:阅读
 第B09版:好吃周刊
 第B10版:好吃 · 酒旗茶垆
 第B11版:好吃·调味金指
 第B12版:好吃·吃遍中国
 第B13版:上海地产
 第B14版:上海地产
 第B15版:上海地产
 第B16版:专题
 第B18版:上海地产·天天搜楼
 第B19版:广告
 第B20版:广告
    
2007年7月5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有报道说,广州市治贿办组织反商业贿赂手机短信征集活动,部分市民自创的优秀短信将发送到官员手机上
官员不能靠短信普法

质数


  广州日报 这真是见缝插针啊,反商业贿赂的短信也挤进买房信息、股票信息、天气预报甚至办假发票的信息当中了。“看看报,喝喝茶,要钱只管伸手拿;终有日,警察抓,进了班房泪花花”,用诗歌,准确地说是顺口溜这样的教育形式倒真是活泼有趣,而调动市民积极性的短信创作环节也让人感受到官员们反商业贿赂法律法规学习的诚意。

  但是,受制于顺口溜这种要求字数少、要押韵、用词要朴实、句式要简单的特殊的诗歌体裁,顺口溜只能说一个最简单的道理,不求深,只求广,易于传播。有理由相信,各级官员对反商业贿赂的学习,不至于停留在“红灯停、绿灯行”的层面,因此市民热心创作的“进了班房泪花花”的顺口溜,其实起不到什么作用。再将这些优秀短信通过一些平台发送给官员和市民的手机上,就更显得有点多余,官员不能靠短信普法,而普通市民又过不上“看看报,喝喝茶,要钱只管伸手拿”的日子,平白无故收到这样一条短信,或者内心百感交集,惶恐不安,对商业道德失去信心,或者云里雾里,不知所云。

  如果这样,这条教育官员的短信,就好心办坏事,其实是在扰民啦。    (质数)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 基本满意 不太满意 很不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