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头版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焦点
 第A04版:综合新闻
 第A05版:科教卫新闻
 第A06版:民生新闻
 第A07版:社会新闻
 第A08版: 专版
 第A09版:目 击
 第A10版:早间点击
 第A11版:中国新闻
 第A12版:中国新闻
 第A13版:国际新闻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广 告
 第A17版:文娱新闻
 第A18版:文娱新闻
 第A19版:文娱新闻
 第A20版:广 告
 第A21版:体育新闻
 第A22版:体育新闻
 第A23版:体育新闻
 第A24版:体育新闻
 第A25版:上海人家
 第A26版:法治视窗
 第A27版:投资理财
 第A28版:广告
 第A29版:上海地产
 第A30版:股市分析
 第A31版:公众服务
 第A32版:上海地产
 第B01版:生活之友
 第B02版:生活之友·行家点拔
 第B03版:广告
 第B04版:拍卖指南
 第B05版:夜光杯
 第B06版:夜光杯
 第B07版:连载
 第B08版:阅读
 第B09版:好吃周刊
 第B10版:好吃 · 酒旗茶垆
 第B11版:好吃·调味金指
 第B12版:好吃·吃遍中国
 第B13版:上海地产
 第B14版:上海地产
 第B15版:上海地产
 第B16版:专题
 第B18版:上海地产·天天搜楼
 第B19版:广告
 第B20版:广告
  
2007年7月5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武汉地区英语四、六级考试中,有学生利用隐形耳机作弊。考后去医院取作弊器的是因为塞得太深,自己掏不出来。还有一些学生,自己能够掏出来,就没有来医院。所以,用作弊器的学生远不止这些
作弊后去医院集体掏耳

吴铭


  湖北武汉地区部分高校考生在日前结束的今年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中,因使用作弊器去医院“集体掏耳”丑闻爆出后,记者随即进行跟踪。

  与此同时,记者昨日在武汉高校中看到的诸如“四六级助考隐形耳机有售”一类的小广告,却仿佛正在以醒目的大字,向这种无为和无奈发起明目张胆的“下一轮”挑战。

  【作弊者】 对考试成绩“很有信心”

  采访时间:7月2日下午3时

  采访对象: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耳鼻喉科医生杨后民

  这些学生来就诊的时候,对考试好像很有信心,也有学生说,作弊器质量很好,啥都听得清。

  来取作弊器的是因为塞得太深,自己掏不出来。还有一些学生,自己能够掏出来,就没有来医院。所以,用作弊器的学生远不止这些。

  这些学生一般都不会说自己是哪个学校的,有的名字也可能是假的。

  【医院】 这些人身份不好提供

  采访时间:7月2日上午8时 

  采访对象: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宣传干事刘宇

  医院对媒体通报的做“掏耳手术”的人数是8人,实际不止这个数。从6月22日晚上,考试前就有人来取作弊器,到23日晚,估计有二三十人。

  医院没有向教育部门通报大学生取作弊器的情况,只是把这作为社会现象向武汉市媒体通报了情况。学生的姓名和学校我们都没有,他们都没说自己是哪个学校的,名字也有可能是假的,我们也不好提供。

  【工商】 作弊器网上买卖无权查

  采访时间:7月2日下午2时

  采访对象:武汉市工商行政管理局洪山区分局新闻中心主任徐永峰

  工商局一直在打击出售作弊耳机的行为,但对于查出的出售耳机的经营者,只能按《武汉市禁止生产和销售假冒伪劣商品条例》的规定,定为销售“三无”产品,处以没收产品、没收非法所得、罚款。依据规定,罚款金额最高是销售商品等值金额三倍以下,所以他们也不在乎。

  另外,工商部门的执法对象是有固定门点的营业场所,而现在很多出售答案和作弊器的行为都是在网上进行,工商部门没有权力进行查处,只能有待于网络监管部门加强管理。对那些贴广告的,只能是由城管部门去管了。

  【考试院】 出了考场就无权再管

  采访时间:7月2日下午4时

  采访对象:湖北省教育考试院宣传科徐光木

  现在考试院在处理作弊问题上也有一些难处,我们只能按教育部第18号令《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来管理考场,这个办法只对教育系统内部有效,没有一个上位法作为执行依据,跟其他部门的协调不是很好进行。

  考试院履行职能的地点只有考场,履行职能的时间主要是考试的两三个小时。而在考试之前,社会上出售答案、作弊工具的行为,考试院是无权处置的,而这些行为对考场管理的危害却很大。考生出了考场之后,就没有权限对考生进行管理。考试院只能在考试过程中对考生的考试行为进行管理。考前的诚信教育由高校进行,考后的处理也是由高校进行。

  对于考生去医院取出作弊器,考试院没有到医院进行调查,也没有权限去调查。而且也存在一些问题:一方面,考虑到医生因为职业道德,不便将就诊人员的信息透露;另一方面,没有确凿的证据。去医院取作弊器是在考试之后,即使找到考生,考生也会说是在考试之后,试着好玩的,没有充分的证据证明考生是在考试过程中使用作弊器。

  【学校老师】 这代价太低了

  采访时间:7月1日下午2时

  采访对象:武汉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学院马文超老师

  对于违纪考生的处理,目前只能依据各个高校的规章制度进行,有的学校对四、六级作弊考生的处罚是开除学籍,有的学校是留校察看,缺乏一个统一的处理依据。有时候因为人际关系等原因,处罚决定又会大打折扣。在考试中,也有代考的,基本上都不是本校人员,只能由他们所在单位处理,他们会不会处理,怎么处理,我们就没权过问了。对违纪考生来说,“付出的代价太低了”。我们现在没有一个统一的处罚规定。

  如果国家教育考试法出台了,是会有一个统一的处罚规定,那就是依法办事,不是哪个单位、哪个人说了算。但是,法律要有一个执行主体,高校只能是按学校制度办事。而且,参加国家统一考试的人员又多,有的考试考生不是本校的,高校更不可能处理了。

  现在虽然教育部明确规定四、六级不与学位挂钩,但就业还是需要这个东西,所以这个考试还是比较热。    法制日报(吴铭)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 基本满意 不太满意 很不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