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头版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焦点
 第A04版:综合新闻
 第A05版:科教卫新闻
 第A06版:民生新闻
 第A07版:社会新闻
 第A08版: 专版
 第A09版:目 击
 第A10版:早间点击
 第A11版:中国新闻
 第A12版:中国新闻
 第A13版:国际新闻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广 告
 第A17版:文娱新闻
 第A18版:文娱新闻
 第A19版:文娱新闻
 第A20版:广 告
 第A21版:体育新闻
 第A22版:体育新闻
 第A23版:体育新闻
 第A24版:体育新闻
 第A25版:上海人家
 第A26版:法治视窗
 第A27版:投资理财
 第A28版:广告
 第A29版:上海地产
 第A30版:股市分析
 第A31版:公众服务
 第A32版:上海地产
 第B01版:生活之友
 第B02版:生活之友·行家点拔
 第B03版:广告
 第B04版:拍卖指南
 第B05版:夜光杯
 第B06版:夜光杯
 第B07版:连载
 第B08版:阅读
 第B09版:好吃周刊
 第B10版:好吃 · 酒旗茶垆
 第B11版:好吃·调味金指
 第B12版:好吃·吃遍中国
 第B13版:上海地产
 第B14版:上海地产
 第B15版:上海地产
 第B16版:专题
 第B18版:上海地产·天天搜楼
 第B19版:广告
 第B20版:广告
  
2007年7月5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化疗药物不分好坏“统吃”细胞现状将改变
我国研制出药物“火箭”打击癌细胞

李斌 吴晶晶


   据新华社北京7月4日电 (记者 李斌 吴晶晶)癌症治疗是世界性难题,化疗药物往往“不分细胞好坏”通吃。如今,我国科学家经过两年多的努力成功发现了一种纳米尺度的输送载体,不仅能将化疗药物输送到肿瘤细胞之间,也可穿越细胞膜进入肿瘤细胞内部,更能在一定程度上识别细胞“好坏”,有效增强药物的抗肿瘤效果,并且降低药物的毒性。

  “载体就像‘远程火箭’,药物就是‘弹头’,经过静脉注射能够直接命中并深入动物的肿瘤细胞。”课题负责人、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梁伟说。

  由梁伟和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杭海英领导的课题组完成的论文,发表在4日出版的《美国国立癌症研究院院刊》上。

  “对数千只小白鼠的动物实验表明,这种‘火箭’可将化疗药物选择性地在肿瘤组织蓄积,并渗透到深层肿瘤组织,提高肿瘤细胞内药物浓度,从而显著增强阿霉素的活性,抑制肿瘤生长,并降低药物毒性。”

  “这套‘火箭’还能携带和阿霉素同类的药物。”梁伟说,和类似的纳米药物输送载体不同,新型纳米药物输送系统实现肿瘤细胞内的靶向富集,为临床治疗肿瘤提供了新的有效手段。

  《美国国立癌症研究院院刊》专门配发长篇评论指出,这是一个简单但能有效地将药物和合适的载体整合起来产生很好效果的例子,也许药理学概念上的“导弹”(抗肿瘤药物)由于不能正确识别它们的“靶标”和“友军”而错伤病人的日子将会很快结束。

  “‘火箭’为何能穿膜而过,打入‘敌人’内部?机理是什么?现在都不清楚。”虽已申请国际专利,但是科学家十分清醒:国外的研究实力非常强大,很多研究尚待进行。

  评论 07070511101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 基本满意 不太满意 很不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