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头版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焦点
 第A04版:综合新闻
 第A05版:科教卫新闻
 第A06版:民生新闻
 第A07版:社会新闻
 第A08版: 专版
 第A09版:目 击
 第A10版:早间点击
 第A11版:中国新闻
 第A12版:中国新闻
 第A13版:国际新闻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广 告
 第A17版:文娱新闻
 第A18版:文娱新闻
 第A19版:文娱新闻
 第A20版:广 告
 第A21版:体育新闻
 第A22版:体育新闻
 第A23版:体育新闻
 第A24版:体育新闻
 第A25版:上海人家
 第A26版:法治视窗
 第A27版:投资理财
 第A28版:广告
 第A29版:上海地产
 第A30版:股市分析
 第A31版:公众服务
 第A32版:上海地产
 第B01版:生活之友
 第B02版:生活之友·行家点拔
 第B03版:广告
 第B04版:拍卖指南
 第B05版:夜光杯
 第B06版:夜光杯
 第B07版:连载
 第B08版:阅读
 第B09版:好吃周刊
 第B10版:好吃 · 酒旗茶垆
 第B11版:好吃·调味金指
 第B12版:好吃·吃遍中国
 第B13版:上海地产
 第B14版:上海地产
 第B15版:上海地产
 第B16版:专题
 第B18版:上海地产·天天搜楼
 第B19版:广告
 第B20版:广告
    
2007年7月5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铁打的比赛 流水的球员
——“蒙牛杯”新民晚报中学生足球赛记趣
俞剑

  ■ “蒙牛杯”新民晚报暑期中学生足球赛报名现场 本报记者 彭幼龙 摄

  已经步入第22个年头的“蒙牛杯”新民晚报暑期中学生足球赛,是一个好男儿挥汗如雨的“战场”。这是“铁打的比赛”,因为它为每一个少年圆了雄鹰展翅绿茵场的梦想;这里有“流水的球员”,他们满怀憧憬而来,结交了并肩作战的兄弟,挥手说再见时,有欢笑也有离愁别绪。

  常客           

  普陀区“晚报杯”的常客李志清今年已是高三考生,高考分数一下来,他兴起的第一个念头是找一帮兄弟,一起去踢“晚报杯”:“算是调节情绪吧,散散心。”

  打了几个电话,小李很快就凑齐了10人,组成“KJ∞NEWS”队参赛。球队的名字就像拼盘,因为参赛人多——从初中预备班到高三,整整7年,踢“晚报杯”是他们每年夏天的“固定约会”。从曹杨二中附校初中毕业后各奔东西,暑假的约会更成为大家聚会的理由。

  他们在初三时创下参赛的最好成绩:晋级市级决赛第二轮。今年,是最后一次参加“晚报杯”,他们有豪言壮语:目标是“超越初三”,晋级全市八强。“我们约了不少同学来做拉拉队,大家说好了,踢完球,开一个散场派对!”他们还计划指定专人拍个录影,作为中学毕业的纪念。    

  还愿           

  32岁的朱祥,本职是货运代理。爱好运动的他,找到一所中学的老师主动请缨,自愿组织一支学生军参加今年的“蒙牛杯”:“我来做领队,再拉点赞助。我就想号召更多学生参加运动,强身健体。”

  朱祥业余常在学校操场上踢球。以前,学校运动场地不开放时,常有学生翻墙进来与他们“比试”。“我看到很多学生非常想参加,但是家长有顾虑,校方也担心安全。我和校方商量,不妨我来做领队,管理好队伍,给他们一个参赛的机会,总比在家闷头上网、打游戏好。”

  回想当年,因为家住得远,没有机会踢上“晚报杯”,朱祥说:“‘晚报杯’一直是我心中的向往,如果能带一批学生踢比赛,也不错。”

  和谐           

  “四和联队”,他们的名字简洁明了——来自四和小区,球员都是邻居。“我们彼此称呼都用绰号。”领队陈兴业解释说,他们是因为踢球而相识,形成互动,“也算是和谐社区的一种新邻里关系吧!”

  球队报名填表时,眼尖的裁判发现了一个外国名,“还有巴拉克啊?”几名球员七嘴八舌地说:“是英国人哦!”“是我们邻居,到英国读书的,这次回来度假旅游,特地抽出几天时间参加‘晚报杯’。”“没出去前,他也踢过‘晚报杯’的。”

  很多人参加过“晚报杯”,它就成了人心里的印记,走得再远,想起来就有牵挂,怀念的是那种年少时的一腔热血。

  本报记者 俞剑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 基本满意 不太满意 很不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