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头版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焦点
 第A04版:综合新闻
 第A05版:科教卫新闻
 第A06版:上海边界行
 第A07版:社会新闻
 第A08版:社会新闻
 第A09版:目击
 第A10版:民生新闻
 第A11版:早间点击
 第A12版:中国新闻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广告
 第A17版:文娱新闻
 第A18版:文娱新闻
 第A19版:文娱新闻
 第A20版:广告
 第A21版:广告
 第A22版:体育新闻
 第A23版:体育新闻
 第A24版:体育新闻
 第A25版:广告
 第A26版:法治视窗
 第A27版:读者之声
 第A28版:投资理财
 第A29版:股市分析
 第A30版:职场方圆
 第A31版:资讯生活·商务
 第A32版:公众服务
 第A33版:新民环球
 第A34版:新民环球·论坛
 第A35版:新民环球·博览
 第A36版:新民环球·广告
 第A37版:新民环球·什锦
 第A38版:新民环球·博览
 第A39版:新民环球·社会
 第A40版:新民环球·广告
 第B01版:家庭周刊
 第B02版:家庭 · 两代人
 第B03版:家庭 · 情感
 第B04版:家庭 · 女性世界
 第B05版:夜光杯
 第B06版:夜光杯
 第B07版:连 载
 第B08版:阅 读
 第B09版:时尚
 第B10版:时尚 · 俊男靓女
 第B11版:时尚 · 秀场故事
 第B12版:时尚 · 单品冲浪
 第B13版:时尚 · 极速抢鲜
 第B14版:时尚 · 心情主张
 第B15版:时尚 · 钱题纪实
 第B16版:时尚·搜乐寻趣
 第B17版:e生活
 第B18版:资讯生活·家装
 第B19版:上海地产
 第B20版:e生活·数码
    
2007年7月6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调查发现“垃圾落地”者多为外来户
告知书再次送达3000经营户

郭剑烽 范小锋


  本报讯(记者 郭剑烽 特约通讯员 范小锋)“我把垃圾丢在上街沿就是方便环卫工收集呀。”昨天,黄陵路上3家米店的掌柜都是满脸委屈。这些分别来自安徽、福建、江西等地的外来户不解地告诉拿着4日本报《逾六成单位垃圾随意落地》一文上门再次宣传的街道市容协管员:“我们不知道‘垃圾不落地’的规定,转包给我们的上海房东也没有关照过。”而据普环实业公司问卷调查发现,随意弃脏的沿街店家中,八成以上为外埠人员所为,而不知晓规定的,又占绝大多数。

  据了解,目前上海对道路沿街单位实行的是两种垃圾收集办法。一为自备容器盛放,由环卫工上门收集;二为把垃圾分门别类用塑料袋包扎,再投放到附近的居民小区垃圾房。而不少小老板没有养成城里人的生活方式,认为把垃圾丢在马路上天经地义。

  有鉴于此,普陀区文明办、爱卫办、市容局、城管大队四部门联名起草的一份“开展文明在手中,垃圾不落地”告知书,昨天再一次送达沿街3000家经营户手中,要求“积极配合,自查自纠,边整边改”。其中,将垃圾扫入人行道或道路两侧及沟底的,将被视作乱倒垃圾行为处罚。

  评论 07070610401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 基本满意 不太满意 很不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