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发现“垃圾落地”者多为外来户 告知书再次送达3000经营户 郭剑烽 范小锋 |
本报讯(记者 郭剑烽 特约通讯员 范小锋)“我把垃圾丢在上街沿就是方便环卫工收集呀。”昨天,黄陵路上3家米店的掌柜都是满脸委屈。这些分别来自安徽、福建、江西等地的外来户不解地告诉拿着4日本报《逾六成单位垃圾随意落地》一文上门再次宣传的街道市容协管员:“我们不知道‘垃圾不落地’的规定,转包给我们的上海房东也没有关照过。”而据普环实业公司问卷调查发现,随意弃脏的沿街店家中,八成以上为外埠人员所为,而不知晓规定的,又占绝大多数。 据了解,目前上海对道路沿街单位实行的是两种垃圾收集办法。一为自备容器盛放,由环卫工上门收集;二为把垃圾分门别类用塑料袋包扎,再投放到附近的居民小区垃圾房。而不少小老板没有养成城里人的生活方式,认为把垃圾丢在马路上天经地义。 有鉴于此,普陀区文明办、爱卫办、市容局、城管大队四部门联名起草的一份“开展文明在手中,垃圾不落地”告知书,昨天再一次送达沿街3000家经营户手中,要求“积极配合,自查自纠,边整边改”。其中,将垃圾扫入人行道或道路两侧及沟底的,将被视作乱倒垃圾行为处罚。 评论 070706104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