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赶退税,集卡日前堵塞外高桥。附近居民为此提建议—— 引导集卡分时段有序进出 金恒 |
|
6月28日,本报报道了为赶出口退税末班车、集卡堵塞外高桥的新闻。但向本报提供线索的,并非来自被困隧道中的集卡司机,而是苦不堪言的附近居民。昨天,记者回访外高桥地区,恢复正常生活的居民们,对刚刚过去的大堵塞,提出了一些建议。 集卡应错开高峰期 中午时分,从吴淞客运中心坐上968路,通过外环隧道,20多分钟就顺利抵达浦东凌桥。难以想象7月1日前,这些路程最多竟要行车一个通宵。 大堵,看似是偶然,实则必然。因为即使在平时,外环隧道和环东大道每个星期都有几天成了集卡专用道。附近居民摸索出一条规律,林先生说:“每逢星期四会堵,因此,我周四一般会坐‘黑摩的’上班,另外,‘五一’、‘十一’、春节等节假日前,企业大量进货出货,路上也会堵得水泄不通。” 市民朱先生说:“有关部门让我们错开集卡高峰期,但是,集卡进出园区的高峰期,往往是我们的上下班高峰期。为什么不能让集卡错开高峰期,分时段进出园区呢?” 堵塞后应有对策 集卡过江后,一般应该走外环线、浦东北路、张杨北路等主干道进入保税区或者港区。然而实际上,一些区县级的次干道,成为了分散集卡流量的主要通道。而这些次干道,往往和民生联系非常紧密。记者接到的市民投诉,大多集中于凌桥地区,那里市民的出行,依靠双向仅有三车道的江东路,这条道路也集中了968、611、三线等公交线路。 然而,在大堵塞的那几天里,集卡过江后,就直接离开堵死的外环线,改走江东路。据了解,为了改善江东路的交通拥堵,当地曾开辟几条新路方便市民出行,但是,这几条新路并非南北贯通,往往也沦为集卡的“停车场”。堵塞之后,当地市民就被“包饺子”,动弹不得。 道路改建管理要到位 事实上,出口退税政策经常调整,每次都会让集卡在最后时刻蜂拥至港区。联系到此次财政部6月19日公布调整政策,到7月1日实施,只有不到两个星期的时间,“缓冲期”很短。有关部门对企业习惯“挤末班车”的作风,应早有预感,早做准备,不该出现这种无序状况。 据了解,今明两年,外高桥周边的杨高北路、浦东北路和航津路等干道的拓宽工程将完工,南北干道洲海路也将贯通,这将缓解周边道路通行压力。但是,除硬件之外,有关部门还应该充分利用现有资源,规范物流企业的行为,鼓励他们有序进出。 本报记者 金恒 评论 070706108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