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头版
 第A02版:综合新闻
 第A03版:特稿
 第A04版:科教卫新闻
 第A05版:社会新闻
 第A06版:文娱新闻
 第A07版:文娱新闻
 第A08版:广告
 第A09版:目击
 第A10版:体育新闻
 第A11版:体育新闻
 第A12版:深度报道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中国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B01版:证券周刊
 第B02版:证券 ·大势分析
 第B03版:证券 · 投资基金
 第B04版:证券 · 股海淘金
 第B05版:证券 · 投资理念
 第B06版:证券 · 服务指南
 第B07版:夜光杯
 第B08版:夜光杯
 第B09版:连载
 第B10版:阅读
 第B11版:新智
 第B12版:新智·人与自然
 第B13版:国家艺术杂志·纸上展厅
 第B14版:国家艺术杂志·典藏鉴赏
 第B15版:国家艺术杂志·创意设计
 第B16版:国家艺术杂志
    
2007年7月7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善待品牌 善待美好

谭一丁


  真是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这些天来,为了筹备《新闻透视》20周年纪念系列活动,我和同事们把《新闻透视》的家底儿翻了个底朝上,结果把大家都看傻了:《新闻透视》做过那么多在社会上有重大影响的片子,几乎所有时任市领导都对其有过批示,得到的奖项和荣誉更是不计其数:中国新闻奖一等奖、中国新闻名专栏、上海市优秀媒体品牌、上海市三八红旗集体……这样的阵势,不要说刚毕业的同志弟、同志妹, 就连我这个做过十年东视记者的人也不免心虚:一个栏目,有如此大的影响力,我等站在前人肩膀上的后辈,该怎样做才能配得上这响当当的四个字?

  记得去年春节前,我的嘴里从舌尖到舌根生了整整九个大泡,只因为冥思苦想一个个春节选题:不是领导不满意,就是自己看不上。由于我常常家里家外地絮叨,有一次过延安东路隧道时,看到几辆车连环相撞,刚上一年级的儿子脱口而出:“快给《新闻透视》主持人陶淳打电话,可以拍新闻!”每天傍晚6时到7时,我就心跳加速,面红耳赤,不要误会,本人没有生病,而是审片的时间到了。也不知道领导的眼睛为啥那么尖,小到标点符号、错别字,大到节目导向、记者观点,任何一个纰漏都逃不过他们的眼睛。运气好的话是一顿语重心长的批评,运气不好的话,后果不堪想象!对此,领导们的回答很有些千篇一律:《新闻透视》——不一样!

  曾有一次我们的节目抢了当天的新闻,因为时间紧迫,忙中出错,节目播出时,前十秒钟只有画面没有声音,这对于一向严谨的《新闻透视》来说,可是重大差错。值班领导、我、当事记者,当即被扣除一笔数目不菲的奖金,看着那一张职业生涯中从未有过的醒目黑色罚单,我很难过,但心里深深明白:品牌,就像是眼睛,容不得半点马虎!

  这个道理,不只我清楚,年轻的记者都懂得,他们小心翼翼地守着《新闻透视》这块牌子,让这代表着美好与正义的品牌好好延续:为了采访到打假医生陈晓兰,戴聿文从中午一直等到半夜11时,也许是被记者的职业精神所感动,陈晓兰的话语格外动情,并引起市领导的关注;顾怡玫独家得到上海一家著名食品企业用过期产品生产蜂蜜的消息,千方百计赶去采访,结果一到那里,即遭人围攻,差点不能脱身;方婷家有不满周岁的女儿,可是碰到重要采访,她什么都舍得下;为了披露一个假药的幕后真相,英俊小生唐骏曾经跟着一个满身臭气的采访对象在一起待了整整三天,还要请他一日三餐;文静的陈慧莹只因报道了一个在电梯里辱骂邻居的人,不得不忍受此人在网上长达数日的恶毒谩骂;夏进虽然刚刚加盟,但他咄咄逼人的采访风格,对于被曝光者来说,还是很有杀伤力……在这样的氛围下,主持人陶淳也亲自出马,他关于上海假酒市场的报道,得到相关部门的重视和反馈,更让他想不到的是,有一次外出采访,竟有小区居民打出横幅夹道欢迎他……

  明起刊载一组《烽火记忆》,敬请留意。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 基本满意 不太满意 很不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