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迪斯尼牵手宝葫芦 芳菲 |
|
张艺谋当年拍电影《红高粱》《菊豆》《秋菊打官司》,分别本自莫言、刘恒、陈源斌的小说,如果说前两位在小说圈中已有盛名,那么最后一位则有张的发现之功。那正是中国文学日渐边缘的时节,张艺谋在无数乏人问津的文学期刊中发现了它。记得作家陈村当时说过一句寂寞的话,说张艺谋可能是中国最好的小说读者。那么这样的夸奖今天也可以借用在迪斯尼身上,因为当它得知已被人淡忘的张天翼的童话《宝葫芦的秘密》,再一次被中影集团和香港先涛用全新的电影特效手段搬上银幕时,它欣然肯认,第一次与中国公司合作,从而迪斯尼的家族中,多了一个纯正可爱的中国形象。 尽管这部电影由于加进了国际空间站和玩具总动员、恐龙大战等诸多科幻动画元素,跨越了故事的原创性,但电影仍将原著中具有鲜明中国人特色的伦理诉求传达出来:宝葫芦让小主人不劳而获的后果是给小主人带来无穷的烦恼;真正的快乐是必须基于自己的劳动和努力的。当有观众从善变戏法满足主人的宝葫芦联想到机器猫的时候,恰恰忽略了影片结尾小主人与宝葫芦告别这一个核心情节;而毋庸置疑,这正是中国作家张天翼的寄托所在。但比较中国人自己拍的黑白片《宝葫芦的秘密》和迪斯尼彩色版中的这个结尾仍然是有意思的。50年代宝葫芦的结局是被它的小主人和同学们一起劈开烧死,而现在的结局却无限温情赚人眼泪:宝葫芦自己深感悔意,驾鸟远行,它要到远方去,想一想为什么自己不能带给人快乐和满足。如果说宝葫芦是人欲望的象征,那么经过半个世纪的时光洗礼,它已经获得了人们更温柔的待遇。这也更切近现在中国人更温和的人性观。 在全球文化交流日益频仍的今天,向外看与向内看同等重要;而创新与传统的关系,更是不可分而置之。遗憾的是作为一个文化古国,我们至今并未能做到从自身悠久的文化中吸取活力、信心和荣耀,尚未建立起与传统的生动自然的关系。名著改编,是延续传统并赋予传统活力的一个有效方法。迪斯尼因美国本土历史、文化资源有限,多多将它的创作视野拓至全球。它曾经发现过花木兰,喜悦地领略我们祖先不羁的生命活力;现在它牵手宝葫芦,发现现代文学史上的经典,通过再阐释发掘它与日俱新的魅力。事实上,不论这部刚刚公映的电影是否将获得票房上的成功,迪斯尼已经在给我们发出文化自觉的提醒——对于自己的文化,我们是不是一个好的读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