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头版
 第A02版:综合新闻
 第A03版:民生新闻
 第A04版:社会新闻
 第A05版:文娱新闻
 第A06版:文娱新闻
 第A07版:来信来论
 第A08版:特奥专版
 第A10版:体育新闻
 第A11版:体育新闻
 第A12版:读者之声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广告
 第B01版:星期天夜光杯
 第B02版:星期天夜光杯·夜光杯
 第B03版:星期天夜光杯·夜光杯
 第B04版:星期天夜光杯·连载
 第B05版:星期天夜光杯·万象
 第B06版:星期天夜光杯·读书乐
 第B07版:星期天夜光杯·谈话
 第B08版:星期天夜光杯·音乐舞蹈
 第B09版:星期天夜光杯·影视地带
 第B10版:星期天夜光杯·民间收藏
 第B11版:星期天夜光杯·东方大律师
 第B12版:星期天夜光杯·百姓纪事
 第B13版:星期天夜光杯·上海珍档
 第B14版:星期天夜光杯·快乐作文
 第B15版:星期天夜光杯·市井故事
 第B16版:星期天夜光杯·动漫
 第B17版:求职
 第B18版:求职·培训动态
 第B19版:求职·培训动态
 第B20版:求职·教育培训
 第B21版:求职·教育培训
 第B22版:求职·培训动态
 第B23版:求职·培训动态
 第B24版:求职·外语培训
 第B25版:求职·外语培训
 第B26版:求职·培训资讯
 第B27版:求职·移民沙龙
 第B28版:求职·留学动态
 第B29版:求职·考证·留学
 第B30版:求职·留学沙龙
 第B31版:求职·留学指南
 第B32版:求职·培训动态
 第B33版:求职
 第B34版:求职·招聘·自荐
 第B35版:求职·招聘·培训
 第B36版:求职·教育培训
  
2007年7月8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光秃秃的青梗“指控”自私游客——
摧花毁叶 公园荷塘失色

侯敬慧 钱绿明

  ■ 池边荷花被采,留下一枝枝青梗荷叶

    编辑同志:

  近日,我和朋友去人民公园游玩,荷花池里荷花盛开,煞是好看。可池边的荷花,很多只剩下光秃秃的青梗,花苞已被一些“爱花者”无情采走。这种行为太不文明!

  一位游客

  【调查附记】

  接到来信,记者赶往人民公园。远望荷花池,只见池中近半荷花已经绽放 。一池粉红色的荷花让人赏心悦目,前来观赏的游客络绎不绝,许多摄影爱好者在池边架起“长枪短炮”,捕捉荷花竞开的胜景。

  走近之后,却看到池边荷花已无花,只留下荷叶与光秃的青梗。这与不远处盛开的荷花,形成鲜明的反差,大煞风景。记者沿荷花池走了一圈,发现岸边环形地带所有的荷花都被采光,唯一一朵没被摘走的花苞也已折断,低垂着头浸在水里。

  不仅荷花遭洗劫,荷叶也未能幸免。一些游人为了一睹水珠在荷叶上滑动的情景,抓住叶子用力摇晃,把荷叶扯裂;甚至有人将荷叶摘下来遮阳。岸边已很难找到完整无缺的荷叶。

  在人民公园做了十几年护绿志愿者的沈水康先生告诉记者,今年的荷花比往年提前一个月开放,每天引来很多游人。志愿者在巡视荷花池时,发现有人采摘荷花,就上前劝阻,讲爱花更要懂得惜花的道理。荷花池水深两米多,池边有醒目的“禁止采花”告示牌,可一些游人视若无睹。

  看到池边荷花遭“灭顶之灾”,沈先生非常心痛。他无奈地说,这种情况几乎每年都发生,单靠志愿者劝说是不够的,还得靠各方努力。沈先生呼吁:“荷花盛开给园景增添了美丽,还望广大游客手下留情,文明赏花!”

  实习生 侯敬慧 本报记者 钱绿明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 基本满意 不太满意 很不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