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商炒作“试验区”概念,并制造舆论、捂盘惜售、让人抢购—— 重庆房价9天内噌噌噌上涨7.6% 黄豁 |
自国家6月上旬批准重庆、成都为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以来,重庆的房价出现较大幅度上涨,9天之内房价上涨7.6%。在房价暴涨的背后,是开发商炒作“试验区”概念制造需求,抬高房价的“阳谋”。 “比股市涨停板还厉害” 2006年,重庆主城区商品住宅均价为2697元/平方米,远低于全国大城市平均水平。重庆市有关部门也一直以此为荣,宣称“重庆的购房者很幸福”。 然而,这样的“幸福”却在6月16日重庆成为“试验区”的消息公布后变了味,重庆房价在一周时间内大幅拉升。据重庆市国土房管局统计,6月17日-25日9天时间内,主城区商品住房共成交4524套,成交面积达41.33万平方米,商品住房平均成交价由2800多元/平方米上升到3055元/平方米,上涨了7.6%。 7月1日,在江北区一滨江楼盘销售中心,一位看房者告诉记者,半个多月前来看房时,这个楼盘均价才4100元/平方米左右,今天一来就变成了4900元/平方米,“简直比股市的涨停板还厉害”。 人为制造房子紧俏假象 房地产业内人士指出,重庆房价出现的异动,很大程度上是开发商的“阳谋”,人为制造需求。 自6月中旬以来,重庆各种“房地产专刊”就将国家设立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重大战略“解读”为房价上涨的动力,连篇累牍地推出“试验区将刺激重庆房价上涨”“重庆楼市迎来大涨拐点”等观点,并发布“重庆楼市出现‘抢房潮’”“某某楼盘开盘就卖光”等消息。房地产业内人士告诉记者,这些“房地产专刊”名义上是媒体的专刊,其实都被房地产商用广告“包养”起来了,完全就是房地产商的“代言人”,其目的就是要误导公众形成“房价要涨”的预期。 在制造房价必涨舆论之后,部分开发商开始提高房屋售价,并“捂盘惜售”,制造房子紧俏的假象,让购房者在恐慌中非理性地抢购。重庆经济技术开发区一新楼盘6月30日上午开盘,开盘8小时后就宣布:“首期516套房屋全部‘售罄’,销售总额达1.8亿元!”但记者从重庆市国土房管局调查到,从签约备案的情况来看,该楼盘所有房屋到7月3日都还处在“可销售”状态。一位业内人士说,这是开发商常用的伎俩,先“炒热”楼盘,然后提高房价从最差的房子开始卖,赚取最大利润。 市民关注政府如何作为 不少重庆市民反映,国家设立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本来是为了缩小城乡差距,实现经济社会的平衡发展,结果老百姓还没有从中受益,就先被房地产商“劫财”了,这是对国家政策的“扭曲”,应该坚决制止。 面对房价暴涨,政府该如何作为是当前重庆市民关注的焦点。据《重庆日报》报业集团的网站调查统计,有67.4%的网民认为政府部门应该严厉打击这种行为;有29.3%的人认为应该加强监管;只有3.3%的人认为可以顺其自然。 目前已经有5家房地产公司纳入国土房管部门的调查视野。 新华社记者 黄豁 (据新华社重庆7月7日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