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的“爱心超市” 余平 |
◆ 余平 父亲六十岁退休。母亲走得早,退休后的父亲生活非常寂寞,总想找些事情来做。他看到社区里不少居民生活困难,有的家庭还在吃低保,于是父亲开了一家“爱心超市”。 父亲“爱心超市”里卖的诸如肥皂、酱油、面条、卫生纸等商品都是居家过日子必须用的东西,店里的商品价格仅仅略高于成本价,利润刚好支付开超市的水、电、房租等费用。父亲进货时不舍得租货车,常常是骑着三轮车往返于“爱心超市”和批发市场之间。父亲那么大年纪还这样辛苦,我于心不忍,常常过来帮父亲的忙。父亲是个极其讲诚信的人,出售的商品物美价廉,很多居民都乐意到父亲那里去买东西。父亲每天乐此不疲,生活得很充实。 父亲看到社区居民家有一些闲置不用的东西,还特意从“爱心超市”里辟出一块地方当“二手市场”,居民在用不上的东西上标上价格,由父亲代卖。这真是个利民的好主意,很快“爱心超市”里就摆上了婴儿用过的学步车、玩具,学生用过的复读机、台灯……这可为居民们省了不少钱。 父亲的“爱心超市”在小区的大门口。为方便居民出行,他在超市门口放上一只打气筒,免费供居民打气。他还在超市门外挂了个小黑板,把天气预报写在上面,提醒大家注意天气变化。 前些天父亲的胃病又犯了,他的“爱心超市”关门了几天,来看望父亲的社区居民络绎不绝。一位阿姨无微不至地照顾着父亲,几天都没合眼,她对我说:“你爸心好,人实在,不能让他受这病的罪。”父亲告诉我,这位阿姨是他开“爱心超市”的时候认识的,阿姨的丈夫去世多年,她靠着微薄的退休金供养着上大学的儿子,因此经常来父亲的“爱心超市”购物,时间久了两人逐渐熟悉了,话还谈得很投机。父亲病好以后,没过多久,就和阿姨结婚了,真没想到善良的父亲在他的“爱心超市”里还收获了一份爱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