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头版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焦点
 第A04版:综合新闻
 第A05版:民生新闻
 第A06版:科教卫新闻
 第A07版:社会新闻
 第A08版:社会新闻
 第A09版:目击
 第A10版:法治视窗
 第A11版:读者之声
 第A12版:广 告
 第A13版:早间点击
 第A14版:中国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文娱新闻
 第A18版:文娱新闻
 第A19版:文娱新闻
 第A20版:广 告
 第A21版:广 告
 第A22版:体育新闻
 第A23版:体育新闻
 第A24版:体育新闻
 第B01版:财经周刊
 第B02版:财经周刊·金融投资
 第B03版:财经周刊·理财广角
 第B04版:财经周刊 · 彩票看点
 第B05版:夜光杯
 第B06版:夜光杯
 第B07版:连载
 第B08版:阅读
 第B09版:康健园周刊
 第B10版:康健园·养生
 第B11版:资讯生活·商务
 第B12版:康健园·康复
 第B13版:教育周刊
 第B14版:教育周刊·暑假生活
 第B15版:教育周刊·升学指导
 第B16版:教育周刊·早教沙龙
  
2007年7月9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短途游为啥成了“一趟游”?
——本报记者在乌镇领教当地的旅游“潜规则”
王瑜明 吕剑波


  “我以后再也不会去那里玩了,更不会推荐朋友去玩。什么短途游,简直就是斩过一趟算一趟的‘一趟游’!”近日,不少读者向本报反映在短途游中遇到的烦恼。炎热的暑期,不少人选择短途游,却是乘兴而去,败兴而归。短途游为啥成了“一趟游”?记者近日来到乌镇,领教了当地的旅游“潜规则”。

  三轮车主笑里藏刀

  6月30日下午,记者乘坐长途汽车到达乌镇,还未跨出汽车站大门,一个身材矮小的三轮车主就迎了上来。

  这个三轮车主热情地向记者介绍如何回上海,怎么在乌镇玩,服务之周到着实让人感动。

  很有耐心地带记者去售票窗口买好回上海的车票后,三轮车主招呼开了:“去东大街景点门口,3元。”

  记者跟他上了三轮车,车主又“好心”地问:“住的地方找了吗?”得到记者否定的回答后,他立刻说:“先带你去看看住的地方,不住也可以,算领领行情,你要贵一点还是便宜些?”

  “一般的吧。”记者答道。

  车主带着记者上路了,一路上,他讲起了乌镇游玩的“攻略”:“西大街晚上去玩,明天一早,让旅馆老板带你们免费进东大街,我们不愿看到你们被斩,买票不合算。”

  遇到如此热情纯朴的车主,记者暗自高兴,但接下来的遭遇却让记者胸闷。

  介绍旅馆可拿回扣

  三轮车在乌镇的街道上行驶,说话间,拐弯进了一家小旅馆。

  “这里是农民自己的房子,明天进景区,只要1分钟。”车主向记者推销时,旅店老板娘迎了出来:“我们标房每间每天110元,空调热水都有。”记者以想再看看为由,回绝了这个“农家旅馆”。

  见记者回绝,车主露出了不满的神色。接下来的一路上,他不断强调周末房间紧张,景区找不到住宿的地方。

  到了东大街门口,车主有些不情愿地说:“这里还有一家,去看看吗?”

  这家旅店的老板娘也十分热情:“标房每间每天100元。”

  一番讨价还价后,老板娘终于愿意以80元成交,但她突然神秘地对记者低声说:“如果三轮车问起,只能说70元,否则我要给他5元回扣,会蚀本的。”

  吃土菜价钿不便宜

  见记者订好旅店,车主的脸上终于“多云转晴”。

  “你下午可以逛老街,但现在最好先吃饭。”车主又作“提示”。接着他开始极力推荐当地的特色菜:“我可以带你们去一个地方吃土菜,那里是最好的。”

  随后,车主带记者来到一个开在城隍庙里的饭馆。

  饭馆的老板娘拿出菜单,价钱着实把记者吓了一跳:清蒸白水鱼38元,酱爆螺蛳16元,毛豆12元,啤酒10元……

  吃了一顿价钱可观的土菜,没想到结账时,老板娘又“加码”了:“一碗饭要4元钱,一壶菊花茶10元。”一顿平平常常的午饭,居然花了上百元。

  阴阳菜单藏有猫腻

  乌镇的老街上有不少小商品店。在一家小店里,店主向记者道出了一些“内幕”:“你不知道,如果是三轮车带来买东西的,价格就不一样了,因为得给三轮车主20—30%的回扣。”

  同样的说法在傍晚时分得到了再次证实。记者在东大街上遇到一名正在拉客去饭店的中年女子:“我和你先谈价,我们夫妻老婆店不多赚你的。”

  这名女子为了打消记者的戒心,报出了菜名和价钱,价钱比起午饭时低了不少。

  这家夫妻老婆店开在京杭大运河边上,记者拿起菜单一看,上面的菜价居然和记者中午吃的那家一模一样。

  “没办法,三轮车拉来的,我们得给他们30%的回扣,所以只能用这样的菜单。你们是我自己拉进来的,就按刚才说好的价钱。”老板娘手拿菜单可怜兮兮地说,“如果不给他们钱,他们会骂人,下次带客人路过,会说我们这里什么都不好,叫别人都别来!”

  记者注意到,菜单上的每个菜几乎都比老板娘的报价贵上10元左右。“你们中午吃饭,那个三轮车夫可以拿30元的回扣。”老板娘说。

  骑车老伯说出真相

  夜幕降临后,记者在西大街门口上了另一辆三轮车,骑车的老伯说出了真相。

  “住在哪里?”老伯问。

  “××宾馆。”记者答。

  “三轮车带你们去的吧?多少钱?”

  “一个标间80元。”

  “你们被斩啦。他至少可以拿20元的回扣。如果加上吃饭,他起码可以拿50元。所以车费才只要3元这么便宜。”

  不等记者开口,老者又说:“我这个老乌镇人还要提醒你们,买土特产时要睁大眼睛,假货太多了。”

  这位老伯自称在酒厂工作几十年。“所谓的‘三白酒’,很多都是用酒精白糖加水兑出来的,批发价每500克才1.1元。正宗的‘三白酒’我几乎没有见过。”他笑着说,“还有姑嫂饼,正宗的也很少,要到厂里才买得到,但一般游客根本不知道找生产厂家买的。”

  逃票就像是游击战

  天刚刚亮,记者跟随旅馆老板从边门逃票进入景区。一路上,记者发现如此入园的“同道中人”不在少数。

  “7点钟要清场的,保安会把逃票者赶出去。”进了景区后,一个卖纪念品的摊主好心地提醒记者,“不过有一个办法,你找个吃早饭的地方避一避。”

  顺着他手指的方向,记者走进了一家早点铺。“一碗咸菜肉丝面10元,饺子也是10元。”老板娘开价丝毫不含糊,“你还可以躲避清场,挺好的。”

  老板娘边向记者介绍早点,边关起了门窗,还教起了“避难者”攻略:“到了7点半,你们可以出去,但出去后马上往小森林里走,找一家烧饼店,买点烧饼,继续在里面避一避。”老板娘神情神秘,“8点钟还要清一次场,差不多9点就可以自由玩了。”

  7时30分刚过,老板娘走进记者所在的早点铺里间,对记者交待道:“你们先别出去,我去看一下,等别人家的出来了,你们再走。昨天在我家的人全被逮住了。”

  评论 报料 07070910301

    实习生  王瑜明  本报记者  吕剑波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 基本满意 不太满意 很不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