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农民工因食用不洁食物中毒事件时有所闻。记者近日走访建筑工地调查农民工伙食状况—— 天天清汤寡水 过节才吃肥肉 陈浩 王爱东 |
“我怀疑工地食堂使用地沟油,在那里吃饭老容易拉肚子。”一位建筑工地农民工给本报打来电话,引起了记者对工地农民工伙食情况的关注。连日来,本报就此展开调查,所见所闻令人担忧。 数量质量难以保证 在许多临时性工地,农民工饮食质量根本不能保证。7月5日中午,记者在军工路一家工地旁看到,20多名农民工坐在长满青草的路边吃着午饭。据了解,午饭由老板免费供应,是向一家个体户订的。盒饭中几根肉丝夹杂着少许豆芽,外加一小勺炒青菜。记者问一位工人:老板供应的午餐费是多少?“3元。”那早饭和晚饭吃什么?对方摇头。他们坦言,有时为了省钱,早上饿着肚皮,中午吃顿盒饭,晚上再跑到街上买糕饼或面食充饥,饮食数量、质量难以保证。 千篇一律清汤寡水 记者在中山北路一家负责商品楼宇的工地现场,看到这里的农民工食堂倒是像模像样。该工地规定,农民工一日三餐的餐费由双方各摊一半,即每人每天交5元,老板贴5元。按理说每天10元伙食费过得去,可实际情况是,除了早上两碗粥加几根咸菜外,中午和晚上只有一点小菜,此外几乎是千篇一律的一碗杂菜汤,“换汤不换药”。比如今天是粉丝加油豆腐,明天则改成丝瓜蛋汤,要么就是番茄蛋花汤。 一位贵州来沪的农民工抱怨说:“我来这个施工队快2年了,几乎天天如此,只有到逢年过节才能吃上几块老肥肉。”他还说,他每月工钱800元,扣除150元伙食费,每月再买几包大前门牌烟过过瘾头外,余下的钱一点也不能乱花,要寄回家中,因为家中有老母亲常年生病需治疗,另外一对儿女也在上学。 荒地架灶蚊蝇乱飞 在一些偏辟的小工地,因条件差没地方做饭,施工方往往在荒地上拉块油布,下面架起灶头直接做饭。由于四周没有自来水,用水就在附近取河浜、井水洗菜淘米和饮用。加上附近没有排水、卫生设施,弄得污水横溢,蚊蝇乱飞,菜皮垃圾满地都是。 在嘉定区某工地,一位王姓老板无奈道:“这帮工友全是我们村里的乡邻,我们一起相依为命在上海奋斗了好几年,平心而论,我也想让大伙儿在干净卫生的环境里吃得开心点,但现实条件不允许。现在,我也只能与大家吃住在一起共‘患难’。”他承认,因卫生状况太差,个别人因吃了不洁食物引起上吐下泻情况是“偶尔”有的。 【记者手记】 上述仅是采访中的几个小镜头,其实还有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如建筑工地较远买不到菜、卫生监管空白等。 许多农民工呼吁,建筑工地农民工膳食营养与饮食卫生条件应当引起有关部门的关心。比如能否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农民工膳食营养的“基本菜谱”;采用宣传手段使施工方了解农民工膳食营养的重要性;临时搭建必要的农民工简易食堂,提供卫生的就餐环境。 另外,加强饮食卫生的监管也很重要。应由相关部门派人定期检查,并在农民工食堂、简易伙房等处放一些垃圾回收桶,同时对四周做必要的常规消毒,防止蚊蝇滋生。 本报记者 陈浩 特约通讯员 王爱东 评论 070709107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