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不同理财产品是一种投资方式 构建投资组合要注意的问题 袁非 |
随着股指期货、QDII等新品进入普通百姓投资理财的领域,越来越多的普通投资者都希望通过构建投资组合来达到收益最大化,但事实上,构建投资组合有时不仅不能使得收益最大化,反而还会产生更大的风险。 构建组合与对冲风险 虽然股指期货尚未出台,但目前市面上的培训班已经是“铺天盖地”,其中还有不少是针对普通投资者,他们提出的口号就是,只要建立起投资组合,就可以通过股指期货的对冲功能,来达到套利的目的,有些甚至预测了无风险的年收益率可以达到60%。 构建这样的投资组合真能对冲风险吗?事实上,要达到这样套利的前提是投资者的股票组合能够完全模拟股指期货标的的运行,而这是普通投资者所不能达到的。像这样的投资神话,在个人投资领域中还有许多,像外汇保证金交易、外汇期权交易中的套利模式,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说,要想构建投资组合来获得收益最大化,几乎是不现实的,这主要还是由于投资者的资金所限。 鸡蛋不要放一个篮子 俗话说,不要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说的是要分散风险。选择理财产品也有这个问题,如果选择多个同一类型理财产品构建投资组合,其实风险并没有分散。 综观近期的理财产品,虽然品种不同,但投资的市场几乎都是股市,如近期市场中发售的中信银行推出“基金计划2号”人民币理财产品、平安信托的平安FOF集合资金信托计划,以及中美大都会人寿近日联合花旗银行推出的“财富精选计划(B款)”,分属人民币理财产品、信托计划以及投连险三个不同的投资理财市场,但他们投资的都是股市,虽然投资概念不相同,但面临的系统风险都是一样的,就是股市一旦出现大跌,它们的收益都会出现下滑。 收益率不是唯一标准 目前的个人投资理财市场上,品种多且业绩差别大,个人挑选的难度和风险都不小,而且刚进入投资市场的人又喜欢通过建立投资组合来增加收益降低风险。但在建立投资组合的时候,要树立这样一个观念:最优化选择并非收益最大化,这就意味着在构建一个投资组合的时候,不能以收益率作为衡量这个组合好坏的唯一标准。 要在日常投资理财中取得最优选择,有几个因素值得注意:个人资金的可使用额度、个人风险的可承受程度、预期收益率的可实现程度、不同产品之间的市场风险关联度等等,对于普通百姓来说,要想建立最优化投资,就需要关注这些因素,而不仅仅是最终的收益。 袁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