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头版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焦点
 第A04版:综合新闻
 第A05版:民生新闻
 第A06版:科教卫新闻
 第A07版:社会新闻
 第A08版:社会新闻
 第A09版:目击
 第A10版:法治视窗
 第A11版:读者之声
 第A12版:广 告
 第A13版:早间点击
 第A14版:中国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文娱新闻
 第A18版:文娱新闻
 第A19版:文娱新闻
 第A20版:广 告
 第A21版:广 告
 第A22版:体育新闻
 第A23版:体育新闻
 第A24版:体育新闻
 第B01版:财经周刊
 第B02版:财经周刊·金融投资
 第B03版:财经周刊·理财广角
 第B04版:财经周刊 · 彩票看点
 第B05版:夜光杯
 第B06版:夜光杯
 第B07版:连载
 第B08版:阅读
 第B09版:康健园周刊
 第B10版:康健园·养生
 第B11版:资讯生活·商务
 第B12版:康健园·康复
 第B13版:教育周刊
 第B14版:教育周刊·暑假生活
 第B15版:教育周刊·升学指导
 第B16版:教育周刊·早教沙龙
  
2007年7月9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离开大学校园,我们该留下什么?

张炯强

  ■ 难忘毕业这一刻图 IC

  又到大学四年毕业分手的时候,除了传统的拍毕业照、吃散伙饭之外,毕业生们还能以怎样的方式记住这一时刻?

  这几天,上海外贸学院07届2200多名毕业生正在完成一次最后的“功课”:一份留给学弟学妹的问卷和一句留给学弟学妹的心语。“如果为学弟学妹推荐一本书,会是?”“我是如何找到工作岗位的?”“我现在工作的起薪是多少?”“我现在最想对学弟学妹说的一句话是什么?”……虽然这已不再是一项计学分的功课,但每个毕业生都认真地填写着表格,想着为低年级的同学多留下些经验。

  在“留给学弟学妹的赠言”中,商法专业的刘嫣倩写道:“在大学生活中,学习并不是唯一的。尽可能地参加学校活动、班级工作,使自己发光发热,即使没有获奖,也能从中学到东西。”商法专业的徐慧同学则真诚告诫学弟学妹们:“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可以多与老师交流想法,他们给我们的意见是诚恳的。在生活中,怀着一颗感恩的心,用心交朋友,尽力帮助身边的同学,和周围同学成为好朋友,友谊也是一笔数不清的财富。”

  两位女生写完赠言时,有着同样的感觉:“这是毕业时最让人难忘的时刻。在将‘心语’留给弟弟妹妹的同时,也深深地印入自己的心灵,让自己怀着更多的感恩心情,更多回报社会的激情。”

  在外贸学院的外语学院,全体毕业生展开了“Today we graduate!(今天我们毕业)”的毕业纪念文化衫设计大征集活动。很多同学在设计过程中流露出对母校感恩的情结,新闻专业的陈钧说道:“我在设计文化衫时,看到毕业照片上扔学士帽的场景,我禁不住热泪盈眶,让我更加感激母校,感谢老师和同学。”

  在华东理工大学,数百位毕业生集中起来,开展了“一日捐”活动。同学们将毕业时留下的书籍、衣服等用品先进行义卖,义卖所得捐给学校帮困基金。华东理工毕业生中有不少都是在读期间受到过各方资助的同学,此时,他们非常希望通过自己的一点努力,能让更多的困难同学从中受益,得到雪中送炭的帮助。而这对他们来说,是最难得的毕业纪念。

  复旦大学的400多名毕业生则在上周末一个大热天,举办了一个名为“暴走江湾”的毕业活动,同学们头顶烈日,从邯郸校区步行来到新建成的江湾校区,途中,学生们用各种摄影工具记录下所见所闻。一位同学拿着一张五角场地区高楼林立的照片,对记者说:“毕业时的经历总是最让人难忘。祖国的发展变化,鼓舞着我们这些即将迈进社会的年轻人,激励我更加努力,成为国家和社会的栋梁之材。” 本报记者 张炯强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 基本满意 不太满意 很不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