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头版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焦点
 第A04版:综合新闻
 第A05版:科教卫新闻
 第A06版:上海边界行
 第A07版:民生新闻
 第A08版:社会新闻
 第A09版:体育新闻
 第A10版:体育新闻
 第A11版:体育新闻
 第A12版:早间点击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公众服务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新民晚报·特刊
 第A18版:新民晚报·特刊
 第A19版:文娱新闻
 第A20版:文娱新闻
 第A21版: 广 告
 第A22版:资讯生活·商务
 第A23版:股市分析
 第A24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01版:长三角
 第B02版:长三角·社会·生活
 第B03版:长三角·文化·旅游
 第B04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05版:夜光杯
 第B06版:夜光杯
 第B07版:连载
 第B08版:阅读
 第B09版:旅游·城市
 第B10版:旅游城市 · 精华路线
 第B11版:旅游城市 · 世界别处
 第B12版:广 告
 第B13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14版:专 题
 第B15版:读者俱乐部
 第B16版:读者俱乐部
    
2007年7月10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宜兴农村垃圾“结伴”发电

王宏伟 吴伟刚


  本报讯 7月2日上午10时,宜兴市官林镇笠渎村。66岁的保洁员宗行南和往日一样,拖着一辆拖车,在村里收集垃圾。宗大叔负责将村里240户人家的垃圾运往村里的收集站,最后进入焚烧炉发电。垃圾发电,改变了农村垃圾随意丢弃的生活习惯,宜兴也因此成为全国第一个实现垃圾处理城乡全覆盖的县级市。

  位于新街镇蒲墅村的光大环保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总投资2.38亿元,厂里平均每天垃圾处理量在320吨左右,日均发电量10万千瓦时。

  据悉,宜兴市近2年共投入5亿元建成了城乡生活垃圾处理发电体系。从今年4月1日起,宜兴市农村垃圾处理实行“组清扫、村收集、镇转运、市处理”的运作模式,“串”起了一个集束聚拢式的80万农村人口生活垃圾处理体系。不仅使城区和农村的生活垃圾消失于无形,而且还变废为宝,产生了新的效益。      (王宏伟 吴伟刚)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 基本满意 不太满意 很不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