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中报告·地产大佬看大势之二 细分需求主导市场走向 |
|
上半年上海楼市总体平稳发展,从绿地的销售业绩看,成果好于年初的预期,而与销售业绩相比,我们更乐意看到的局面是,经过两年多来宏观调控的洗礼,目前市场已经比较健康成熟,这为上海楼市的持续发展奠定了最重要的基础。 一个市场是否成熟是由供求两个主体决定的,供应主体和需求主体成熟了,市场的成熟也就水到渠成。 从需求主体看,消费者心态已逐步走向成熟理性。2005年,上海楼市受宏观调控影响比较大,消费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经过一年多的观望,2006年以来,消费者置业渐显理性,刚性需求逐渐支撑起市场运行的动力,绿地产品的销售数据也表明,2006年以来,投资、投机者已基本绝迹,在写字楼产品中,投资者的比重不高,住宅类产品几乎100%以自住为主。 从供应主体看,房企投资、开发更具理性,一方面宏观调控带来市场压力,另一方面相关政策界定了更严格的规范,这些促使了市场上还在运作的房企以更加成熟的姿态生存。 两轮宏观调控对市场基本面进行了梳理,将导致市场不健康的因素剔除,保证了机体的健康,而消费者自住、刚性需求也尚未得到满足,因此,下半年,上海楼市会继续平稳发展,不太会有剧烈的震荡和波动。 在楼市步入健康持续发展的轨道时,开发商并不太可能像以往那样普遍受惠,宏观调控后,市场正在进入越来细分、越来越专业化的时代。 2007年上半年,市场上最主要的需求是自用性需求,但面向最广泛客层的产品并不受到欢迎,市场需要针对性强的产品,在绿地的产品线中,与老年人、新上海年轻人等细分客层需求对接的产品,销售形势良好,“新里”、“老街”等绿地品牌项目的系列产品,在各地都进入了销售榜的前列。 因此,虽然当前宏观经济运行良好,老百姓可支配收入不断提升,房地产业将继续保持健康发展,发展空间广阔,但若想分享这一良好的发展机遇,开发商必须要转型,对用户的需求细分并进行消化,并发展自己的专业化以对接这种需求。 实施全国化战略的绿地,首先会大量拓展项目,以保障可持续发展,其次在产品层面上,会研究如何更好地对接市场需求,今年下半年乃至未来的一段时间,产品、品牌创新将是绿地的主要任务。 绿地不会刻意地寻找转型之路,我们更看重一个企业的适应能力,需求特征是主导一个市场的根本,只有能根据市场不同阶段的变化,适应不同的市场需求,调试企业的开发、运行模式,这样的生存发展才是无限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