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头版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焦点
 第A04版:综合新闻
 第A05版:科教卫新闻
 第A06版:社会新闻
 第A07版:社会新闻
 第A08版:广告
 第A09版:目击
 第A10版:民生新闻
 第A11版:早间点击
 第A12版:中国新闻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文娱新闻
 第A18版:文娱新闻
 第A19版:体育新闻
 第A20版:体育新闻
 第A21版:体育新闻
 第A22版:法治视窗
 第A23版:股市分析
 第A24版:投资理财
 第B01版:休闲周刊
 第B02版:休闲·全家乐
 第B03版:休闲·我家厨房
 第B04版:上海地产
 第B05版:夜光杯
 第B06版:夜光杯
 第B07版:连载
 第B08版:阅读
 第B09版:汽车周刊
 第B10版:汽车·车界车市
 第B11版:汽车·车界车市
 第B12版:汽车·车界车市
 第B13版:汽车·国情车趣
 第B14版:汽车·汽车资讯
 第B15版:资讯生活·商务
 第B16版:汽车·车界车市
 第B17版:上海地产
 第B18版:上海地产
 第B20版:上海地产
 第B21版:求职
 第B22版:求职·教育培训
 第B23版:求职·留学·培训
 第B24版:求职·教育培训
  
2007年7月11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每年七八月,是求学类“跑关系”诈骗的高峰期
“特权崇拜”思想催生“关系骗子”


  如果有人声称,能帮忙把死刑犯活生生地“捞”出来,你信吗?说这话的人叫刘宁,声称自己与最高人民法院领导“很熟”。

  6月20日,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刘宁神情黯然地站在被告席上,一审被判处13年有期徒刑。而他谎称可以“捞”出来的死刑犯,早已被依法执行死刑。

  安排入学、调动工作、包办户口、打赢官司……“帮忙跑关系办事”的骗子越来越多,隐蔽性也越来越强。以海淀区法院刑一庭为例,仅今年四五月份就受理此类案件15件18人,占同期诈骗案的近1/3。每年七八月,则是求学类“跑关系”诈骗的高峰期。

  骗术屡屡得手

  有17年刑事审判经验的海淀区法院刑一庭庭长朱军介绍,近年来,像刘宁这类“跑关系”诈骗案多了起来。并不高明的骗术,为何屡屡得手?

  海淀区法院刑一庭覃法官,近几年办理了大量此类案件。他认为,封建历史遗留下来的特权崇拜思想与权力文化,为该类犯罪提供了生存的土壤;当前法制不完善与民众法律意识的淡薄,在一定程度上为其提供了有利条件。 “关系”作为一种特别的资源,在很多人眼里,是通往权力的“天梯”。

  警惕“高招”骗局

  6月、7月,高考及录取如火如荼。一些家长眼里,只要能花钱托到关系,或许就可以改变孩子的命运。

  海淀区法院刑一庭统计,与上学相关的诈骗大约占“跑关系”诈骗的30%。今年4月宣判的王跟命等人,就通过谎称帮人上军校、上大学,从4位受害人手中骗到95万元巨款。

  7月6日,北京东城区法院一审宣判了一起“跑关系”诈骗案。陈某以“有关系”办“高考移民”及安排工作为由,骗取142万元。他说:“北京分数线低,家长都想给孩子弄个北京户口来高考。”

  长期调研“跑关系”诈骗案,覃法官认为两类人群最易上当:一是急。有与切身利益相关的重大棘手事宜需要办理;二是窄。社会关系面不广,认为托关系解决问题是“最佳途径”,且对相关法律、政策知之甚少。      人民日报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 基本满意 不太满意 很不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