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头版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焦点
 第A04版:综合新闻
 第A05版:科教卫新闻
 第A06版:社会新闻
 第A07版:社会新闻
 第A08版:广告
 第A09版:目击
 第A10版:民生新闻
 第A11版:早间点击
 第A12版:中国新闻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文娱新闻
 第A18版:文娱新闻
 第A19版:体育新闻
 第A20版:体育新闻
 第A21版:体育新闻
 第A22版:法治视窗
 第A23版:股市分析
 第A24版:投资理财
 第B01版:休闲周刊
 第B02版:休闲·全家乐
 第B03版:休闲·我家厨房
 第B04版:上海地产
 第B05版:夜光杯
 第B06版:夜光杯
 第B07版:连载
 第B08版:阅读
 第B09版:汽车周刊
 第B10版:汽车·车界车市
 第B11版:汽车·车界车市
 第B12版:汽车·车界车市
 第B13版:汽车·国情车趣
 第B14版:汽车·汽车资讯
 第B15版:资讯生活·商务
 第B16版:汽车·车界车市
 第B17版:上海地产
 第B18版:上海地产
 第B20版:上海地产
 第B21版:求职
 第B22版:求职·教育培训
 第B23版:求职·留学·培训
 第B24版:求职·教育培训
    
2007年7月11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朱正琳
工资增长:用数字说话还得有分析


  近日,从中国劳动学会主办的论坛上传来了一条“好消息”,中国职工工资总额和职工平均工资连续4年实现两位数增长,扣除物价因素年平均增长12%,为改革开放以来职工工资水平增长最快时期。有点出人意料的是,“好消息”刚一发布上网,跟帖里立刻“板砖”横飞,众人意见惊人地一致:“忽悠,接着忽悠吧!”

  有社会调查机构通过网络就此做了一个全国性的民意调查,85.4%的人自称工资涨幅不到12%,甚至有7.1%的人称4年来工资“不涨反跌”。

  作为一个平均数,有人在其上,有人在其下,本是正常的事。但是高达85.4%的人感觉自己低于12%这个年平均工资上涨幅度,意味着,这种涨幅就算完全真实,那也是由极少的一部分人拉动的结果,大多数人在最近几年全国职工工资的平均上涨中获益甚少甚至没有获益。而且,以极少数拉动了大多数,说明这个极少数的工资涨幅大得惊人!同样是用数字说话,稍加分析与笼统一说引出的结论显然会相距甚远!

  还有几组更有意义的数字。上述调查显示,50.6%的人认为,平均工资上涨,主要是由“垄断行业涨工资”拉动,41.3%的人则认为,主要是由“企业高层管理者涨工资”拉动,认为主要是普通员工普遍涨工资拉动平均工资上涨的,仅占8.1%。

  国家统计局的数据部分验证了人们的这一看法。以2005年为例,“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工资涨幅为15.0%,航空运输业为24.1%,金融业为19.4%,与此相对应,当年农业涨幅为9.3%,建筑安装业为7.7%。行业间的工资涨幅差距明显,而涨幅大的确实大多为“垄断行业”。另一方面,“老总涨员工不涨”也早已成为引起各方关注的现象。不久前世界银行发布的一份报告说,中国工资收入占GDP的比重呈持续下降态势,已经从9年前的53%下降到去年的41.4%,远远低于美国57%的水平。

  从以上数字可以看出,中国普通职工的工资增长缓慢,是国内分配严重不均衡的一个结果。而这种不均衡,主要是非市场因素所致。因此,这种不均衡就意味着不公正。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 基本满意 不太满意 很不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