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头版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焦点
 第A04版:综合新闻
 第A05版:科教卫新闻
 第A06版:社会新闻
 第A07版:社会新闻
 第A08版:广告
 第A09版:目击
 第A10版:民生新闻
 第A11版:早间点击
 第A12版:中国新闻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文娱新闻
 第A18版:文娱新闻
 第A19版:体育新闻
 第A20版:体育新闻
 第A21版:体育新闻
 第A22版:法治视窗
 第A23版:股市分析
 第A24版:投资理财
 第B01版:休闲周刊
 第B02版:休闲·全家乐
 第B03版:休闲·我家厨房
 第B04版:上海地产
 第B05版:夜光杯
 第B06版:夜光杯
 第B07版:连载
 第B08版:阅读
 第B09版:汽车周刊
 第B10版:汽车·车界车市
 第B11版:汽车·车界车市
 第B12版:汽车·车界车市
 第B13版:汽车·国情车趣
 第B14版:汽车·汽车资讯
 第B15版:资讯生活·商务
 第B16版:汽车·车界车市
 第B17版:上海地产
 第B18版:上海地产
 第B20版:上海地产
 第B21版:求职
 第B22版:求职·教育培训
 第B23版:求职·留学·培训
 第B24版:求职·教育培训
  
2007年7月11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近日,一些最低控分线下考生的家长向本报962288热线反映,家中接到陌生人的“招生”来电——
谁泄露了高考考生的分数?

张炯强


  今年本市普通高校招生最低录取控分线公布后,近日,一些线下考生的家长向本报962288读者热线反映,家里时常接到陌生人来电,声称某某大学愿意接受自己的孩子入学,家里的信箱也出现类似的招生简章。且不论这些“推销”是真是假,家长们奇怪,是谁泄露了高考考生的分数?

  招生电话和简章“上门”

  赵女士的女儿今年参加高考成绩不佳,几门考试合计才200多分,不料分数线公布后,她家里却接到自称某名牌大学招生部门的电话,表示愿意接受她的孩子入学。赵女士家里的信箱也出现了招生简章,称“某某学院欢迎您的孩子上学”,她按上面的咨询电话打过去问,对方表示,不管高考成绩是否过线,都欢迎她的孩子去上学。

  多为非学历教育招募

  记者按赵女士提供的联系电话了解情况,其实,那些所谓的招生信息大都属于高校自学考试的培训班、网络学院或者是成人教育学院,更多的是非学历教育,学生入学的门槛很低,虽说同样是上大学,两者之间还是有区别的。首先,自学考试、成人教育学院的毕业证书与普通高校毕业证书是不一样的,普通高校毕业证书出自教育部,而成教学院的证书出自地方的教育部门。其次,参加自学考试培训班的学生并不是真正地在上大学,许多高校的自学考试有相当难度,通过率一般在60%左右,学生如果考试没有合格,仍然拿不到文凭。

  只有线下生受到“关注”

  值得注意的是,现在很多自考班、成教学院在发布招生简章时,都含糊其辞,多是强调某某高校正在招生,刻意省略自己与普通高校招生的区别,往往使家长学生上当。对此,教育专家认为,对于教育招生广告该加强管理。

  赵女士还向记者提出一个疑问:她家邻居的孩子今年高考顺利过关,那家人就没有接到陌生来电,信箱内也不曾出现各式各样的招生简章。显然,来电话找她的人,早知道她女儿是落榜生。可是,那些自考班、成教学院的人,是如何知道自己女儿高考分数的?又如何得知自己家里的电话和地址的?

  考生隐私权应受保护

  此外,记者了解到:每年,教育部都明确,各地不要炒作所谓的“高考状元”,教育考试部门也从不发布相关的信息。然而,6月27日晚,高考成绩发布不久,本市某网站就公布了上海的“高考状元”,他们又是从何处获取的消息?看来,让考生家长免受虚假广告的侵害,还得做一件事,就是保护考生的隐私权。任何人都没有权泄露高考考生的分数。

  本报记者 张炯强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 基本满意 不太满意 很不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