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头版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焦点
 第A04版:综合新闻
 第A05版:科教卫新闻
 第A06版:民生新闻
 第A07版:社会新闻
 第A08版:法治视窗
 第A09版:目击
 第A10版:文娱新闻
 第A11版:文娱新闻
 第A12版:早间点击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广告
 第A17版:体育新闻
 第A18版:奥运专版
 第A19版:体育新闻
 第A20版:广告
 第A21版:广告
 第A22版:投资理财
 第A23版:股市分析
 第A24版:广告
 第B01版:生活之友
 第B02版:生活之友·行家点拔
 第B03版:广告
 第B04版:拍卖指南
 第B05版:夜光杯
 第B06版:夜光杯
 第B07版:连载
 第B08版:阅读
 第B09版:好吃周刊
 第B10版:好吃·美食物语
 第B11版:好吃·酒旗茶垆
 第B12版:好吃·优游食林
 第B13版:好吃·吃遍中国
 第B14版:好吃·饕餮四海
 第B15版:好吃·调味金指
 第B16版:好吃·美食地图
 第B17版:目录
 第B18版:上海地产
 第B19版:上海地产产品分析
 第B20版:上海地产品牌分析
 第B22版:上海地产区域分析
 第B24版:优秀产品报告·广告
 第B25版:优秀产品报告·广告
 第B26版:优秀产品报告·广告
 第B27版:优秀产品报告·广告
 第B28版:优秀产品报告·广告
 第B29版:优秀产品报告·广告
 第B30版:优秀产品报告·广告
 第B31版:优秀产品报告·广告
 第B32版:优秀产品报告·广告
 第B33版:优秀产品报告·广告
 第B34版:优秀产品报告·广告
 第B35版:优秀产品报告·广告
 第B36版:专题
    
2007年7月12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演练追悼会?

孔 曦


  某天,一位久未联系的熟友打来电话。该友有隐士风度,家中无电脑,本人无手机,爱旅行,爱写作,一切力求简单。妻贤,女孝,晚年生活怡然自得。互问了安好,我们开起玩笑。他说,他最见不得别人念白字,原单位的第一把手,几次三番用上海话把一蹴而就念成“一就而就”,他听不过,终于鼓起勇气用上海话告诉这位领导:“迭个字读‘促’。”领导大吃一惊:“啊?‘促’?介难听?”一个同事把嵩山路讲成“高山路”,令他捧腹。又讲到,他参加小舅子岳母的追悼会,小舅子致悼词,把岳母大人读作“丘母大人”,他在一旁听得心痒,乘小舅子泣不成声之际,拿过稿子,替他念完。

  这位朋友说,根据多次参加追悼会的经验,他痛告妻女,只要自己走在她们前面,千万不要开追悼会,骨灰撒进抽水马桶,抽掉算数。要不然,他躺在租来的水晶棺材里,万一从悼词里听出了白字,定会死不瞑目。按他现在的脾气,非得掀开棺材盖跳将出来,把读错的字纠正了,才肯重新躺进去。无奈妻女坚称,到时候就由不得你了。

  朋友叹道,我真怕到时候也被尊称为“丘父大人”。我提议:何不演练一回?他大喜:这也能演练?那人家肯不肯借场地?我说:值此市场经济、商品社会,但肯出钱,哪有不借场地之理?再说,只要能容纳一二百人,不一定非要借原汁原味的真地方。说罢,两人在电话两端大笑。

  想想也是,很多重要场合,有些稿子本来可以预先通读一遍,见了不认得或无把握的字和词,不妨先查查字典,很多洋相就可以避免。怪只怪当今之世人人都忙得紧,忙工作忙生活,忙应酬忙家务,忙升学忙应聘,忙发财忙理财……哪里还有心情有兴致查冷僻可疑的字和词。再说,偶尔读一回白字,也不至于祸国殃民(台湾女作家三毛语)。有道是“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岂不闻“过而改之,善莫大焉。”念了白字,只要敢于承认、勇于纠正,于我泱泱大国的伟大中文,不又是一次最好的宣传和普及么?至于演练追悼会这等荒唐之事,也只能嘴上说说,过把干瘾。无论事主有多幽默,无论是真的还是演练,丧事总是不受欢迎的。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 基本满意 不太满意 很不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