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头版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焦点
 第A04版:综合新闻
 第A05版:科教卫新闻
 第A06版:民生新闻
 第A07版:社会新闻
 第A08版:法治视窗
 第A09版:目击
 第A10版:文娱新闻
 第A11版:文娱新闻
 第A12版:早间点击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广告
 第A17版:体育新闻
 第A18版:奥运专版
 第A19版:体育新闻
 第A20版:广告
 第A21版:广告
 第A22版:投资理财
 第A23版:股市分析
 第A24版:广告
 第B01版:生活之友
 第B02版:生活之友·行家点拔
 第B03版:广告
 第B04版:拍卖指南
 第B05版:夜光杯
 第B06版:夜光杯
 第B07版:连载
 第B08版:阅读
 第B09版:好吃周刊
 第B10版:好吃·美食物语
 第B11版:好吃·酒旗茶垆
 第B12版:好吃·优游食林
 第B13版:好吃·吃遍中国
 第B14版:好吃·饕餮四海
 第B15版:好吃·调味金指
 第B16版:好吃·美食地图
 第B17版:目录
 第B18版:上海地产
 第B19版:上海地产产品分析
 第B20版:上海地产品牌分析
 第B22版:上海地产区域分析
 第B24版:优秀产品报告·广告
 第B25版:优秀产品报告·广告
 第B26版:优秀产品报告·广告
 第B27版:优秀产品报告·广告
 第B28版:优秀产品报告·广告
 第B29版:优秀产品报告·广告
 第B30版:优秀产品报告·广告
 第B31版:优秀产品报告·广告
 第B32版:优秀产品报告·广告
 第B33版:优秀产品报告·广告
 第B34版:优秀产品报告·广告
 第B35版:优秀产品报告·广告
 第B36版:专题
    
2007年7月12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今日论语】
我看新闻图片造假事件

王少磊


  洪水是真实还是虚假?搜狐博客首页上的专题这两天特别扎眼。有网友指称,某些媒体的新闻图片属刻意造假——中国各地暴雨肆虐,但有些记者觉得还是“不够刺激”,于是大做手脚,甚至搬来《美国国家地理杂志》,将其中富于恐怖效果的闪电照片拼贴嫁接过来。

  网上一时沸沸扬扬。但我这里,不愿意在伦理框框里多做讨论。对于新闻造假的价值判断接近常识——那毫无疑问是不良行为,如果“特大暴雨”的照片确系合成,则报社的公开处理态度只反映它的公关水平。也就是说,争论这个媒体是“好的”,或者那个媒体是“坏的”没有意义,关键在于假定一个媒体做了“坏事”,它能否就这么无所顾忌地“坏下去”而不被揭露。

  媒体的最高理想乃在于“监测环境”,即对我们生活其中的整个世界进行“拍照”,换句话讲,它经常扮演揭露者的角色。但是谁保证媒体自身的良心呢?谁保证它能抗拒压力和诱惑,永远不偏不倚地呈现真实?所以问题不在于报纸是否绝对纯洁,而在于它一旦“坏”起来是否可以垄断信息。

  转型期社会,读者希望看到多样化的媒体,来让他们甄别信息和选择立场。铁板一块的媒介生态是落后的,不管出于何种目的,报纸之间的“监测”有利于读者。只有你们相互揭露,我们才能够接近真相啊。若谁在“监测”中使用了歪曲手法呢?一旦它被同行曝光,就要面对信任危机、发行下跌。

  互联网的出现确实改变了一切。没有哪家报纸,可以再像过去那样封锁消息。互联网能够放大报纸特意“弱处理”的东西,也可以将其违反新闻伦理的举动布告天下。截至现在,我没能看到那些“话题报社”的官方回应,这似乎不是危机应对的最佳策略。你可以选择开除记者或者起诉博客,但你不能选择迴避啊。众所周知,“造假图片事件”是被博客报道出来的,我以为这种分散而庞大的非职业传播,已让职业传播者处在尴尬的境地,他们鞭策着媒体增强职业自律,对读者真正负责。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 基本满意 不太满意 很不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