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市选择徐家汇街道启动结直肠癌早期筛查研究 “初筛”+“精筛” 提高早期发现率 施捷 |
本报讯 (首席记者 施捷)覆盖本市徐家汇街道40-75岁人群的结直肠癌早期筛查项目今天起全面启动。在今后3年内,这里的适龄居民将被随机分组,接受问卷调查、大便隐血试验等“初筛”和肠镜检查“精筛”,以期比较并寻找出能有效提高结直肠癌早期检出率的社区筛查方法。 结直肠癌发病率随肺癌、胃癌之后,目前列上海“癌谱”的第3位。2004年到2006年间,拥有约10万人口的徐家汇街道共新发大肠癌病例40例,这个数字略高于本市37/10万的平均水平。“我们希望通过这样一个‘样本点’,最终能以被筛查社区结直肠癌死亡率降低来说明问题。”项目负责人秦新裕、许剑民教授对此设计颇有信心。 据专家介绍,我国结直肠癌5年总生存率近年来一直徘徊在50%左右(欧美总生存率为60%-62%),主要原因是缺乏有效的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手段。以上海最新癌症诊断分期资料为例,在诊断出的结直肠癌患者中,I期占9.1%,II期27.3%,III期36.5%,I期大肠癌的发现率明显低于欧美(I期占24%)水平。 由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联合徐家汇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承担的这一研究,是卫生部、科技部“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 “基于社区的结直肠癌筛查方案的比较和评价研究项目”的一部分。整个课题包括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等分别在杭州、哈尔滨、上海三地,各选10万人口的社区开展方法比较,争取形成一个符合国情的结直肠癌早期筛查方案。 在不久前杭州地区先期开展的第一批筛查中,有93位被筛查者接受了进一步的肠镜检查,其中发现肠癌1例,大肠息肉25例,其他肠道疾病35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