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头版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焦点
 第A04版:综合新闻
 第A05版:科教卫新闻
 第A06版:上海边界行
 第A07版:社会新闻
 第A08版:社会新闻
 第A09版:目击
 第A10版:民生新闻
 第A11版:早间点击
 第A12版:中国新闻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广告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文娱新闻
 第A18版:文娱新闻
 第A19版:文娱新闻
 第A20版:资讯生活·家装
 第A21版:体育新闻
 第A22版:体育新闻
 第A23版:体育新闻
 第A24版:体育新闻
 第A25版:上海地产人物
 第A26版:法治视窗
 第A27版:读者之声
 第A28版:投资理财
 第A29版:股市分析
 第A30版:职场方圆
 第A31版: 广 告
 第A32版:公众服务
 第A33版:新民环球
 第A34版:新民环球 · 论坛
 第A35版:新民环球 · 人物
 第A36版:新民环球 · 社会
 第A37版:新民环球 ·社会
 第A38版:新民环球 · 健康
 第A39版:新民环球 · 商界
 第A40版:新民环球 · 什锦
 第B01版:家庭周刊
 第B02版:家庭 · 两代人
 第B03版:资讯生活·商务
 第B04版:家庭 · 女性世界
 第B05版:夜光杯
 第B06版:夜光杯
 第B07版:连 载
 第B08版:阅 读
 第B09版:时尚
 第B10版:时尚 · 俊男靓女
 第B11版:时尚 · 秀场故事
 第B12版:时尚 · 搜乐寻趣
 第B13版:时尚 · 极速抢鲜
 第B14版:时尚·单品冲浪
 第B15版:时尚·超级现场
 第B16版:时尚·美容派对
 第B17版:e生活周刊
 第B18版:e生活·数字家庭
 第B19版:e生活·数码
 第B20版:广告
  
2007年7月13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洁净的“琉璃世界”

孙 欢


  加拿大的哥伦比亚冰原是世界上仅存的两大冰原之一,另外一个是西伯利亚冰原。这就是人们千里迢迢也要来此看看的原因。

  炎炎夏日,巴士在落基山的原始森林里蜿蜒而行。点缀在崇山峻岭中的一个个湖泊如同遗失在山涧的翡翠。流畅的岸线和树影蕴藏在一派清澄的静寂中,一如东山魁夷的画。路上,气温急剧下降,越接近目的地,寒气越浓,挡不住的寒风裹着一阵阵冷雨猛烈地敲打着车窗玻璃。

  和一路上精致的景象相比,进入哥伦比亚冰原,犹如一下子进入另一种地貌,展现在眼前的是银装素裹、千里冰封的奇景。车至冰原深处,在一个大概有一个足球场那么大的平台上停下来。我们下车自由活动,放眼望去,四面雪山环抱,蓝天白云,阳光在寸草不生的雪山上折射出耀眼的光芒。脚下是一片亿万年积压成的冰雪,冰的颜色从透明到白色到碧绿,五彩斑斓。导游告诉我们:不同颜色代表着冰层不同的厚度和结冰的年份,哥伦比亚冰原面积有325平方公里,结冰层最深处300多米。冰原仅存于高山之顶,当山顶的积雪超过30米厚时,底层的雪受压形成冰块,这时整个山顶都被冰雪覆盖,这个区域就是冰原。当雪不断累积后,巨大的压力下,冰雪逐渐往山下滑,这就是冰河。哥伦比亚冰原上宽阔的冰河缓慢地在地表上移动,流动的是冰,流速比真正的河川慢多了,它是目前世界上唯一的活冰河区,也是加拿大三条河流的水源,更是野鹿、大脚羊、棕熊们的乐园。

  无论是冰原上还是在去冰原的路上,整个环境给人一种说不出的洁净感觉。天空湛蓝,湖水清澈,湖面上不见一丝杂物,空气一尘不染。在上冰原的时候,有一个细节让人难忘。进冰原要换乘冰川专用车。加拿大人怕车轮把冰原外的沙土带进去污染冰原,就在车子进山的口子上设置了一个小水坑,有点像我们进泳池过滤脚上尘土的浅池子。车轮通过水坑时,就会把嵌在轮子上的沙土洗掉,这样就可减少对冰原的污染。这个很小的细节上,折射出加拿大人的环保意识。还有,偌大的冰原,每天要接待来自世界各地数以万计的游客在此停留,但地上没有一处垃圾。下冰原的时候,我看见我们的一个同胞,路过垃圾筒时,习惯性地“呸”,就将痰吐在了里面。这时一个戴着旅游帽的外国老太太从后面跑上来对他叽里咕噜说了一大通,可语言不通,老太太急得满脸通红,只见她从口袋里拿出一张纸,做了一连串把痰吐在纸上再包好再扔进垃圾筒的动作。

  一个来旅游的老太太竟然这么自觉自愿地充当环保的宣传员,可见在国外,这种环保意识根植于民心。难怪像冰原这样的旅游胜地得以维持原生态的环境,并吸引着全球的游人。随着我们和世界各国交往的增加,这种强烈的环抱意识值得我们借鉴。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 基本满意 不太满意 很不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