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头版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焦点
 第A04版:综合新闻
 第A05版:科教卫新闻
 第A06版:上海边界行
 第A07版:社会新闻
 第A08版:社会新闻
 第A09版:目击
 第A10版:民生新闻
 第A11版:早间点击
 第A12版:中国新闻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广告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文娱新闻
 第A18版:文娱新闻
 第A19版:文娱新闻
 第A20版:资讯生活·家装
 第A21版:体育新闻
 第A22版:体育新闻
 第A23版:体育新闻
 第A24版:体育新闻
 第A25版:上海地产人物
 第A26版:法治视窗
 第A27版:读者之声
 第A28版:投资理财
 第A29版:股市分析
 第A30版:职场方圆
 第A31版: 广 告
 第A32版:公众服务
 第A33版:新民环球
 第A34版:新民环球 · 论坛
 第A35版:新民环球 · 人物
 第A36版:新民环球 · 社会
 第A37版:新民环球 ·社会
 第A38版:新民环球 · 健康
 第A39版:新民环球 · 商界
 第A40版:新民环球 · 什锦
 第B01版:家庭周刊
 第B02版:家庭 · 两代人
 第B03版:资讯生活·商务
 第B04版:家庭 · 女性世界
 第B05版:夜光杯
 第B06版:夜光杯
 第B07版:连 载
 第B08版:阅 读
 第B09版:时尚
 第B10版:时尚 · 俊男靓女
 第B11版:时尚 · 秀场故事
 第B12版:时尚 · 搜乐寻趣
 第B13版:时尚 · 极速抢鲜
 第B14版:时尚·单品冲浪
 第B15版:时尚·超级现场
 第B16版:时尚·美容派对
 第B17版:e生活周刊
 第B18版:e生活·数字家庭
 第B19版:e生活·数码
 第B20版:广告
    
2007年7月13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变形金刚》 一来《南京》就不放啦
——上海观众希望影院经理提高文化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正当记叙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的纪录影片《南京》上映正热时,《变形金刚》杀来,使这部影片悄然下线,距首映日7月7日还不到一周。“怎么一星期不到就不放了呢?”不少观众昨天在影院售票处前大惑不解。

  观众很遗憾

  《南京》上映之初,观众十分踊跃。但昨天记者询问上海影城、环艺、四平、天山等数十家大小影院后发现,它们早的在两天前、晚的在今天放完最后一场便停映了。只有永华和万裕国际影城将继续放映,但也不是天天有。

  记者在环艺看到,一位白领下班后特地来看《南京》,“之前一直没有时间,没想到这么快就不放了。”几位观众虽然多数买《变形金刚》的票,但也很遗憾看不到《南京》。

  以环艺为例,《变形金刚》可以卖到45元至90元,而《南京》票价只有18元到70元(70元的场次几乎没人看),这就是影院取前者而弃后者的真正原因。

  影院很势利

  一部真实揭示自己民族惨痛历史,又存在观片需求的影片,为何得不到大多数影院青睐?一位影评人尖锐地指出,不少影院“太看重票房,什么片子赚钱就放什么,但却忽略了一点——电影院不仅仅是单纯的经营场所,也负有向大众提供文化产品的重要使命。”事实上,观众看什么片子“大权握在影院经理手上,而目前不少影院经理缺乏社会责任感。”联和院线副总经理吴鹤沪认为,排片权下放给影院带来收益,但只重票房的负面效应也同时显现。

  经理很关键

  《南京》的冷遇,不少艺术片也曾有过。贾樟柯获金狮奖的作品《三峡好人》,口碑虽然不错但票房惨淡,原因就是影院不安排放映场次。

  一位影评人认为,像《南京》这样的影片,在放映上需要长线操作。目前本市的影城大多有四五个甚至十来个放映厅,能否开辟一两个小厅,为这类电影提供生存空间呢?即使赢利不多甚至亏本,也是为支持电影事业和丰富百姓文化生活作贡献,符合国际化大都市在文化建设上的多样化追求。 

  永华影城继续放《南京》是因为管理层认为这是一部意义重大的片子。可见,影院经理社会责任感是《南京》这类影片常驻影院的关键因素。

  本报记者 张艺   评论  07071310101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 基本满意 不太满意 很不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