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头版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焦点
 第A04版:综合新闻
 第A05版:科教卫新闻
 第A06版:上海边界行
 第A07版:社会新闻
 第A08版:社会新闻
 第A09版:目击
 第A10版:民生新闻
 第A11版:早间点击
 第A12版:中国新闻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广告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文娱新闻
 第A18版:文娱新闻
 第A19版:文娱新闻
 第A20版:资讯生活·家装
 第A21版:体育新闻
 第A22版:体育新闻
 第A23版:体育新闻
 第A24版:体育新闻
 第A25版:上海地产人物
 第A26版:法治视窗
 第A27版:读者之声
 第A28版:投资理财
 第A29版:股市分析
 第A30版:职场方圆
 第A31版: 广 告
 第A32版:公众服务
 第A33版:新民环球
 第A34版:新民环球 · 论坛
 第A35版:新民环球 · 人物
 第A36版:新民环球 · 社会
 第A37版:新民环球 ·社会
 第A38版:新民环球 · 健康
 第A39版:新民环球 · 商界
 第A40版:新民环球 · 什锦
 第B01版:家庭周刊
 第B02版:家庭 · 两代人
 第B03版:资讯生活·商务
 第B04版:家庭 · 女性世界
 第B05版:夜光杯
 第B06版:夜光杯
 第B07版:连 载
 第B08版:阅 读
 第B09版:时尚
 第B10版:时尚 · 俊男靓女
 第B11版:时尚 · 秀场故事
 第B12版:时尚 · 搜乐寻趣
 第B13版:时尚 · 极速抢鲜
 第B14版:时尚·单品冲浪
 第B15版:时尚·超级现场
 第B16版:时尚·美容派对
 第B17版:e生活周刊
 第B18版:e生活·数字家庭
 第B19版:e生活·数码
 第B20版:广告
    
2007年7月13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轨交+医院 共建“生命线”

晏秋秋


  本报讯 (首席记者 晏秋秋)炎夏来临,轨道交通运营多了一份不寻常——乘客突发急病、意外受伤等概率增加。考虑到夏季服务的特殊性,地铁运营公司除了做好各车站医疗设备维护外,还主动跨前一步邀请医护人员教授医护常识,共建申城地铁“生命线”。

  夏季到来之前,地铁运营公司在上海各地铁站做了一次“大搜索”,确保所有地铁站的医药急救箱完好无损。急救箱没坏,药品还不能过期,运营公司定期换了一批消暑、急救药。考虑到特殊乘客的需求,地铁站还提供担架、轮椅等服务。

  但光有这些“硬件”,是不够的。在实际运营中,地铁站工作人员常遇到一系列问题。比如早高峰时,常有乘客因未用早餐,而发生恶心、昏倒的状况,这时该如何处理?乘客突发癫痫时,又如何应对?比较极端的一个例子是,地铁东安路站附近,有中山医院、肿瘤医院、龙华医院、儿童医院,下车乘客中有将近一半前往医院就诊。东安路站的工作人员,更需要学习一些医护常识,以备不时之需。

  考虑到服务工作的需求,日前上海地铁客运三分公司,就特地请教了共建单位肿瘤医院,请医院对轨交3、4号线责任经理、区域经理、所有车站站长,进行了“急救知识培训”。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 基本满意 不太满意 很不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