轨交+医院 共建“生命线” 晏秋秋 |
本报讯 (首席记者 晏秋秋)炎夏来临,轨道交通运营多了一份不寻常——乘客突发急病、意外受伤等概率增加。考虑到夏季服务的特殊性,地铁运营公司除了做好各车站医疗设备维护外,还主动跨前一步邀请医护人员教授医护常识,共建申城地铁“生命线”。 夏季到来之前,地铁运营公司在上海各地铁站做了一次“大搜索”,确保所有地铁站的医药急救箱完好无损。急救箱没坏,药品还不能过期,运营公司定期换了一批消暑、急救药。考虑到特殊乘客的需求,地铁站还提供担架、轮椅等服务。 但光有这些“硬件”,是不够的。在实际运营中,地铁站工作人员常遇到一系列问题。比如早高峰时,常有乘客因未用早餐,而发生恶心、昏倒的状况,这时该如何处理?乘客突发癫痫时,又如何应对?比较极端的一个例子是,地铁东安路站附近,有中山医院、肿瘤医院、龙华医院、儿童医院,下车乘客中有将近一半前往医院就诊。东安路站的工作人员,更需要学习一些医护常识,以备不时之需。 考虑到服务工作的需求,日前上海地铁客运三分公司,就特地请教了共建单位肿瘤医院,请医院对轨交3、4号线责任经理、区域经理、所有车站站长,进行了“急救知识培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