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村民说:“涨水时,老鼠铺天盖地,成群而来——” “人鼠大战”拷问洞庭湖生态 丁文杰 苏晓洲 龙弘涛 |
|
近日,洞庭湖区恣肆猖獗的老鼠受到广泛关注。栖息在洞庭湖400多万亩湖洲中的数以亿计的东方田鼠,因为洞庭湖水位上升,部分向环湖大堤内大举“侵犯”。田鼠所到之处,破坏防洪大堤、啃食农作物。最让人担忧的是,这些鼠辈还可能传播许多流行性疾病。 目前,湖南各级政府正在组织大量人力、物力阻击老鼠,目前鼠患基本得到控制。但洞庭湖“人鼠大战”究竟要持续多久,鼠患何时不再形成危害,尚待观察。 【鼠灾】 一网能网住几公斤老鼠 岳阳县鹿角镇滨湖村是鼠灾最严重的村庄之一。“洞庭湖涨水时,老鼠铺天盖地,成群而来……”一位村民告诉记者。 “老鼠吃光了一切。”村支书徐红兵带记者来到一处花生地,只见满地乱跑的东方田鼠已经将花生秧苗啃食干净,只剩一片黄土。村民们诉苦说,种的西瓜几乎全被田鼠吃光,经济损失惨重。记者来到滨湖村洞庭湖边,这里的田鼠几乎覆盖了整个沿湖区域,到处是老鼠洞,一脚踩下去,除了老鼠尸体就是乱跑的老鼠。空气中弥漫着死鼠腐臭的气息。 村民们说:在这个村庄,类似的鼠灾已经持续了十余年! 位于洞庭湖畔的益阳市一些湖区乡镇,组织群众沿洞庭湖大地筑起了一道“防鼠子堤”,堤下还开挖了30厘米至60厘米深的“防鼠沟”。但来自湖中的老鼠成群结队,一些“防鼠沟”很快被填满,“防鼠子堤”下,形成了一条触目惊心的“黑色鼠带”。当地群众沿“防鼠子堤”打老鼠,一棒打去,能打死二三只老鼠;一铲子拍下来,能砸死七八只。还有人干脆用平时捕鱼的抄网捉老鼠,一网能网住几公斤老鼠。 【原因】 人类活动让洞庭湖变成“田鼠乐园” “这些年,几乎看不到猫头鹰、黄鼠狼之类的老鼠天敌,蛇也几乎让人吃光了。”村民们脸上露出忧虑。 大通湖区一位村民告诉记者,鼠情早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就发生过,只是随着近年生态失衡和洞庭湖水位持续低落,才造成了田鼠在湖区洲滩的疯狂繁殖。 湖南省植保植检站站长刘年喜教授告诉记者,今年湖南特大鼠灾始于6月下旬。受长江上游泄洪影响,大通湖区等地洞庭湖水位平均每天以0.5米的速度上涨,迫使平时栖息在湖洲上的东方田鼠陆续内迁,造成鼠灾暴发。 人类活动对洞庭湖湿地的破坏是鼠灾暴发的深层原因。 中科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研究员王勇等专家在研究报告中说,“围湖造田”和“筑堤灭螺”,人为改变湖区生态环境,快则3至4年就使东方田鼠为害上升,迟则8至10年致灾。从上世纪70年代起,危害明显加重,1978年开始不时暴发成灾。 目前,洞庭湖泥沙淤积迅速。这种沧桑之变使老鼠成为最大的受益者:栖息地扩大,种群数量增大。而与此形成对比的是,蛇与鼬等老鼠天敌在湖滩被滥捕殆尽,老鼠自此称霸湖洲。 【建议】 科学应对洞庭湖鼠灾 针对鼠灾危害,中科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和湖南省植保植检站有关专家提出了很多建议。 专家们说,政府及相关部门要高度重视洞庭湖鼠患,加强农业、卫生、水利、林业、气象和科研等部门合作,加强彼此之间信息交流。对鼠害发生地区而言,主要是实行防控目标责任制,宣传普及防治知识,加强技术培训,做好技术推广。 针对鼠灾愈演愈烈的趋势,专家建议洞庭湖应修建防鼠墙,同时采取措施保护老鼠天敌。目前,最有效治理东方田鼠危害的方法是利用防鼠墙阻断老鼠汛期进入农田造成危害,修建防鼠墙并修复被损防鼠墙,同时加强对防鼠墙的维护管理,保障汛期来临时发挥作用。严禁在湖滩捕捉蛇和鼬等老鼠天敌,利用老鼠天敌控制老鼠数量,用生态措施治理鼠患。 储备杀鼠剂和防控害鼠的物资也是必要的。汛期东方田鼠迁移到大堤附近时,组织投放灭鼠毒饵毒杀。 专家们还指出,大堤附近死亡及捕获的老鼠应及时深埋、焚烧,并对死鼠集中的大堤附近进行消毒处理,否则容易污染环境,造成疾病流行。 【担忧】 鼠灾可能还有反复 对于鼠灾发展趋势,中科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王勇研究员和湖南省植保植检站唐会联研究员等人深表担忧。根据他们今年2至6月的调查,洞庭湖舵杆洲东方田鼠平均捕获率从17.8%飙升到68.8%,其中6月份较去年同期高56%,沿湖其他监测点的监测结果也高于去年同期水平。专家们还发现,湘江流域长沙段江心洲鼠密度达53.53%,除东方田鼠外,黑线姬鼠、褐家鼠、黄毛鼠的数量也在猛增。专家们预测说,由于长江上游和洞庭湖流域未来仍有可能发生较大洪水,鼠灾可能还有反复。 新华社记者 丁文杰 苏晓洲 龙弘涛 (新华社长沙7月12日专电) 评论 070713113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