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还不到 承诺已忘了 时尚刊物赠品大战硝烟又起 李菁 |
近年来,国内期刊尤其是时尚杂志,靠赠送化妆品、小包、丝巾等来提高发行量已成为惯常做法。去年9月,为制止愈演愈烈的赠品大战,规范期刊发行秩序,在新闻出版总署的召集下,由《时尚》《瑞丽》《世界时装之苑》《服饰与美容》四大时尚类期刊社发起,全国40多家生活消费类期刊在北京联合发出倡议书,承诺从11月起,不在期刊零售时提供赠品。然而,一年不到,当时签署协议的女性杂志《嘉人》便率先违反约定,此举在业界引起了不小反响。 变相价格战 随着新刊物的不断涌现,同类期刊间的竞争日趋激烈,一些期刊社试图以赠品吸引读者,结果此风越刮越盛,赠品品种也越来越繁多、价格趋昂贵,有的赠品的价值甚至超过了期刊的售价。这种变相的价格战损害了期刊业整体和长远的利益。去年的反赠品倡议一出,时尚类期刊靠赠品促销的做法被踩了一记“急刹车”。可是,今年7月号《嘉人》上市,附送的一支睫毛膏又引发了已沉寂一段时间的期刊赠品大战。据悉,这期杂志上市没几天就告售罄,销售量是平时的10倍之多。无独有偶,随即上市的《时尚COSMO》也送出同品牌睫毛膏。这让许多遵守约定的杂志社产生了强烈的“心理不平衡”。 好似“强心针” 记者昨天采访了《世界时装之苑》主办单位上海译文出版社总编辑史领空。他毫不含糊地表示:“我们不会受影响,肯定恪守承诺。”他表示,《世界时装之苑》是反赠品协议的发起单位之一,虽然明知有时送不送赠品对刊物发行量有不小的关系,但是靠送东西提高发行量“好像打强心针,是无法持续的”。事实上,靠赠品吸引读者只能获取短期利益,因为杂志赠品的价值尺度难以把握,额外的赠品会使期刊的成本提升,对刊物的长远发展相当不利。 趋向“同质化” 时尚刊物赠品大战硝烟又起,也暴露出当前刊物同质化的问题。有人戏称,时下那么多花花绿绿的时尚刊物,不论本土自创的还是与海外合作的,不论来头有多大,除了封面不一样,内容几乎差不多。翻开杂志,除了时装、化妆品潮流发布之外,主要内容不外乎豪宅、名车、异域美食、高级度假胜地等,配上几个专栏作家似是而非的情感文章,追求的均是一掷千金、及时行乐。这类杂志都选用最好的纸张印刷,光彩亮丽,但有的几乎全本是各广告商的“软文”,翻阅完毕,给人空洞无物的感觉。 摒弃赠品,时尚刊物势必要通过提高办刊质量才能生存下去,这对于各家期刊社来说或许是更加严峻的挑战。 本报记者 李菁 评论 070713118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