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头版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焦点
 第A04版:综合新闻
 第A05版:科教卫新闻
 第A06版:上海边界行
 第A07版:社会新闻
 第A08版:社会新闻
 第A09版:目击
 第A10版:民生新闻
 第A11版:早间点击
 第A12版:中国新闻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广告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文娱新闻
 第A18版:文娱新闻
 第A19版:文娱新闻
 第A20版:资讯生活·家装
 第A21版:体育新闻
 第A22版:体育新闻
 第A23版:体育新闻
 第A24版:体育新闻
 第A25版:上海地产人物
 第A26版:法治视窗
 第A27版:读者之声
 第A28版:投资理财
 第A29版:股市分析
 第A30版:职场方圆
 第A31版: 广 告
 第A32版:公众服务
 第A33版:新民环球
 第A34版:新民环球 · 论坛
 第A35版:新民环球 · 人物
 第A36版:新民环球 · 社会
 第A37版:新民环球 ·社会
 第A38版:新民环球 · 健康
 第A39版:新民环球 · 商界
 第A40版:新民环球 · 什锦
 第B01版:家庭周刊
 第B02版:家庭 · 两代人
 第B03版:资讯生活·商务
 第B04版:家庭 · 女性世界
 第B05版:夜光杯
 第B06版:夜光杯
 第B07版:连 载
 第B08版:阅 读
 第B09版:时尚
 第B10版:时尚 · 俊男靓女
 第B11版:时尚 · 秀场故事
 第B12版:时尚 · 搜乐寻趣
 第B13版:时尚 · 极速抢鲜
 第B14版:时尚·单品冲浪
 第B15版:时尚·超级现场
 第B16版:时尚·美容派对
 第B17版:e生活周刊
 第B18版:e生活·数字家庭
 第B19版:e生活·数码
 第B20版:广告
第A34版: 新民环球 · 论坛
    
本版新闻列表
  
2007年7月13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从朝鲜核政治看未来“弃核”前景

沈丁立


  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美国研究中心主任 沈丁立 教授

  最近种种迹象显示,朝鲜关闭和封存宁边核设施工作开始进入倒计时。同时,美国表示准备在今年年底前和朝鲜进行谈判,使朝鲜半岛实现永久的和平,但前提是朝鲜彻底放弃核计划。

  朝鲜是否真的会实现“弃核”?美朝是否可能实现关系正常化?且听专家道来。                       ——编者

  美国改变政策 被迫对朝示好

  问:美国对朝鲜的政策是否有所改变?出于什么目的?

  在朝鲜顶着国际压力进行核试验后,国际社会对朝鲜安全能力的评价发生了很大变化,美国对朝鲜更是缺少办法。在衡量了种种利弊得失后,不得不对朝示好。

  但目前美国示好,只是对朝鲜有所求,以及美国对朝外交日趋务实,手法更为成熟,并不表明美国对朝鲜体制的看法有所改变。美国示好也同布什政府对朝政策的选择极为有限有关。在朝鲜核试前,美国就没有切实可行的对朝先发制人的军事计划。朝鲜全部军事力量若投入进攻,必然对区区几万驻韩美军及韩国造成灾难性打击。若朝方坚守防卫,美国即使以几倍于伊拉克战争中所投入的军事力量,也未必能轻易拿下。另外,美国长期与朝敌对,与朝鲜没有多少经济联系,因而也没有对朝施加经济影响的能力。

  布什政府执政期间的外交政策,除对华政策尚有可圈可点之处,其他领域成绩乏善可陈。它发动阿富汗战争却无法消除“基地”组织残余;它强行进入伊拉克却付出惨重代价,很可能惨淡退场;朝鲜退出《不扩散核武器条约》,明目张胆发展核武器,美国对此无可奈何;伊朗坚持核计划,用它理解的国际法对付美国理解的国际法,用自己的不遵守国际法对付美国的不遵守国际法,与美国周旋游刃有余,利用美国战线拉开、资源分散和形象低落之际,逐渐接近拥有核武器能力。当然,从长远来看,美国更为担忧的是中国的崛起。中国以共同发展的不可抵御之诱力,与美国分享在世界事务中的更多权力。所有这些,都是布什总统及其谋士十分忧虑的。他们希望在下台前的一年多时间里有所作为,在朝核问题上表面上改弦易辙,稳住朝鲜促进“弃核”,腾出手来对付伊朗,创造条件重塑朝鲜半岛安全秩序,加强对中国的牵制,这便是布什总统余下任期的主要对外目标。

  因此,美国在浪费了大量时间之后,如今迫不及待地寻求与朝改善关系。此举既图形象又图实惠:形象上促使朝鲜对美减少敌对,实惠是任何具有内容的“弃核”总比根本不弃要好。美国深知核武器对国家安全的重要性,也深知朝鲜的政治体制,因此并不盲目期待朝鲜会完全放弃核武器,但只要能稳住朝鲜,就将减少朝鲜对外转移核武技术的可能性,这是目前美国的新“红线”。

  朝鲜深谋远虑 美国步入陷阱

  问:最近朝鲜核问题陆续出现了一些进展,这些进展是在什么背景下发生的?

  “六方会谈”今年内已经开了两次,大致是将美朝双边所谈的内容拿到“六方会谈”框架内予以确定。第五轮会谈第三阶段会议于2月13日通过共同文件,有关各方为朝鲜弃核指出操作路径。3月19日“六方会谈”再次举行,讨论落实起步行动的具体步骤。随后美国助理国务卿希尔以及国际原子能机构副总干事海诺宁分别于6月下旬访问朝鲜。

  朝鲜去年不听各方意见,进行核试验,虽然当时得罪了方方面面,但事实证明朝鲜得大于失。最大的得就是朝鲜的国家安全。核武器是国之利器。没有一个核武器国家在批评核武器扩散的同时,自己真的打算单方面全面放弃核武器,因为核武器带来了巨大的安全保障。非核武器国家之所以谋求取得核武器,也是希望获得国家安全的终极保障。

  核武器扩散确实能影响周边国家的安全感受,从而可能激发地区核军备竞赛,但谋求发展核武器的国家倾向于认为获得核武器的得益超过核军备竞赛给它带来的坏处,它对他国安全关切的程度绝不可能超过对本国安全的关注。况且,核武器国家之间不一定就非得展开核军备竞争,像中国与美国的核武关系就不是针锋相对竞争的,而是在互有克制的基础上实现非对称平衡,因此中美核关系基本是稳定的,中美同时掌握核武器之后的关系,显然要比只有一方取得核武器的关系来得稳定。

  朝鲜认为,在美国对朝鲜的敌对没有根本解除的时候,在朝鲜未必能够得到来自他国或他国集团的安全保障的时候,朝鲜只有通过安全自保才能获得国家安全,而核武器是最有威慑力的安全自保手段。在核武发展的关键时刻,朝鲜不可能在乎其他国家的看法,它相信一旦掌握了核武器,安全地位将显著改善,将凭实力赢得世界的尊重,并迫使国际社会与它对话,甚至被迫接受朝鲜的核武器地位。发展与美国的关系是新世纪朝鲜外交的重中之重,突破了朝美关系,有利于促进朝鲜与其他国家关系的迎刃而解。

  朝鲜的战略判断被证明是深谋远虑的。在经受了短暂和象征性的制裁后,美国已步步按照朝鲜的要求,陷入了朝鲜设下的陷阱。

  布什政府一贯主张不与朝鲜直接对话,现在已经被迫与朝鲜多次开展直接对话。美国政府一贯主张朝鲜必须首先采取行动,美国才可能后续跟上,但现在往往是美国方面的行动发生在朝鲜之前。美国传统主张必须朝鲜先“弃核”,之后美国才会取消金融制裁,但在朝鲜没有采取任何行动之前,美国已经率先取消了金融制裁。即使根据“2·13”共同文件,也必须是在朝鲜进入起步行动阶段后,其他方面才向它提供5万吨重油,但现在韩国已迫不及待向朝鲜提供重油和大米。对于美国,只要朝鲜坚持承诺“弃核”并能逐步往这个方向靠,就让布什政府对外有了交代。

  “弃核”能否实现 要看用何标准

  问:朝鲜是否会实现真正的“弃核”?

  任何国家都会争取国家利益的最大化,最好是全赢。从朝鲜的角度,它的全赢必然包括如下目标:取得核武,获得安全;赢得尊重,改善处境;不弃核武,防患未然。它现在正有条不紊地往这些目标前进。

  但从博弈角度,朝鲜全赢意味对手大输。朝鲜资源有限,受到诸多制约;而其对手虽然眼下全球受缚,仍然资源庞大,有多种可能与朝鲜交换利益,包括与朝鲜关系正常化,签订和平协定。朝鲜对此不可能不动心。

  朝鲜必须交换一定利益,满足谈判对手的某些“弃核”要求,因此有可能选择限制核武的某些发展,尤其是那些已经公之于众的项目。最大可能是在不根本弃核武的前提下,放弃某些早已暴露的核设施,但竭力保全某些外界不知或者虽受怀疑但未被确知的核设施、核计划,以备不时之需。

  因此,面对美国和世界要它全面、不可逆、可核实的“弃核”要求,朝鲜势必放一手,留一手,并与美国周旋到下任总统上台,并寻求有利时机迫使未来美国政府对朝更加务实,与美国做更大的交易,争取美国默认朝鲜“弃核”后事实上余留的核能力。

  朝鲜“弃核”必须达到四个要求,不然不能称作核裁军意义上的“弃核”:一、给出完整的核清单,并予核实查证;二、放弃和销毁所有军事核设施;三、销毁所有的裂变材料和核武器;四、允许国际原子能机构在其境内进行质询式监视,以防漏报瞒报。“六方会谈”通过的“2·13”共同文件,内容仅仅涉及上述四项要求中最为浅层的内容。从真正的“弃核”来看,它至少必须达到上述四项要求。

  第一,给出完整的核清单,自然包括美国知道、但朝鲜一再否认的铀浓缩离心机的下落以及铀浓缩计划,这是躲不过去的。2002年布什政府与朝鲜方面摊牌,就是因为美国的情报侦察手段获知了朝鲜的这一计划,而且后来巴基斯坦政府确认曾向朝鲜秘密转移过离心机,但朝鲜政府迄今否认。未来在这个问题上,朝美还将博弈。

  第二,朝鲜同意将现有核设施去功能化,这离美国“不可逆转”的要求有相当距离。“去功能化”后还可以重新功能化,只有销毁相关设施才能实现完全彻底与不可逆转的“弃核”。

  第三,销毁所有的裂变材料。即使不计较浓缩铀,怎样核实朝鲜在历史上到底拥有过多少含钚的核废料以及曾经从中提取过多少钚材料,都将带来一系列的核查和信任问题。

  第四,因为美国高度不信任朝鲜,美国就必须要求朝鲜在国际原子能机构的核查面前尽充分义务。朝鲜曾经是《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的非核武器成员国,它在同国际原子能机构签订安全保障协议后,基本义务包括接受质询式监视,即对朝鲜没有申报但仍然被怀疑的设施与地方接受随到随查。1993年时国际原子能机构因为提出使用这项权利而引起朝鲜退约,那么人们要看美国这次能在多大程度上“坚持原则”,仍然要求朝鲜履行“弃核”的核心义务。

  显然,朝鲜不太可能同时接受以上四项标准意义上的“弃核”,也就是朝鲜所谓的“弃核”不会是完整的,达不到“全面、不可逆转和可核查”的裁军标准,这样的“弃核”是美朝政治互动的一环,但这样的互动又是重要的,是美朝建立正常关系的前奏,是这两个国家化敌为友的第一步,有利于地区稳定与和平。而真正全面的“弃核”,在短期内是不可能的,甚至在长时间段内也不太有可能。

  身处特定环境 坚持斗争获利

  问:您认为在朝美核斗争中,朝鲜的战略是否得当?

  朝美能走到这一步,跨过了相互斗争的千山万水。朝美互相认定对方损害了自己的核心利益,从而发展到朝鲜开发核武器自卫的地步。在朝鲜看来,这叫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没有朝鲜显示核力量,就没有美国真正重视朝鲜。

  在整个朝美核斗争的历史中,朝鲜方面作为一个小国对局势的把握和对民族利益与国际关系的判断,给世界留下了深刻印象。这一事件的演化过程,同时也给了人们一种启发,在特定的国际环境下,为维护国家利益而坚持斗争,最终是有可能取得较为理想的结果的。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 基本满意 不太满意 很不满意